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中尼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申报上合作共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邓波清

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邓波清日前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年终专访,对尼日利亚国家发展、当前中尼关系和中尼文化交流发表看法。

问:中尼都是均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两国如何在文化上加强交流和相互借鉴?

答:中尼两国都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加强两国文化交流,是中尼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两国人民互相了解和两个文明相互借鉴。总体看,两国文化交往正不断走向深入。

首先,两国文化艺术届人士互动频繁。2011年2月,中国上海艺术团一行33人访问了尼日利亚,参加了中尼两国建交40周年及“欢乐春节”文化品牌活动。尼“首都之声”合唱团与中国艺术家同台演出,用字正腔圆的中文演唱中国国歌和《红梅赞》等歌曲,我国艺术家也用传统民乐演奏了当地民歌《甜蜜的母亲》,引起全场观众热烈反响;2011年11月,尼一年一度的嘉年华开幕式上,6名曾赴华学习一年杂技的尼青年学生,向在场嘉宾展示了他们学习成果,赢得副总统桑博高度评价和观众阵阵掌声。

其次,尼在参加我举办的各大型活动上表现积极。尼是最早确立参加上海世博会的非洲国家之一。世博会举办期间,尼是西非国家中唯一单独开辟国家馆的国家,展馆集中展示了非洲古代文明和多元发展中的尼日利亚。2011年8月,尼大学生体育代表团一行40余人赴华,参加了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摔跤、柔道及田径项目上取得了较好成绩。

再次,中尼文化交流有两大亮点。一是中尼文物保护部门合作密切。我刚才提到,2000多年历史的诺克、伊费和贝宁文化给尼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宝藏,尼迫切希望在文物展览和保护等方面与中方加强合作。近年来,中尼两国文物部门实现了高层互访。2010年10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率团首次访尼,与尼文化部探讨了考古发掘、文化建筑修缮和博物馆建设与管理等问题;2011年4月,尼文物代表团应邀访华,就加强文物保护、共同打击国际文物走私等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很多共识。预计未来两国文物部门交流将进一步具体化,成果将更丰硕。

亮点二是,中尼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申报上保持了密切协调。尼目前有苏库尔文化景观和奥逊-奥索博神树林两项世界文化遗产,尼是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中尼在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话语权的问题上有着高度共识。尼对我“三清山”、“福建土楼”、“天地之中”及“中国丹霞”等成功申遗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我想特别指出的是,广大中资企业在促进中尼文化互鉴、中国文化“走出去”中也发挥了独特作用。中土公司在建党90周年之际,组织当地雇员唱红歌,增进了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和亲近感;中地海外从国内聘请专家,专程研究乔斯地区疑似中国姓氏的来源;四达时代与尼国家电视台合作,迅速占领了当地电视市场,将中央四套、英语新闻频道、凤凰卫视等节目带到尼日利亚,打造了一个传播中华文明的有效平台;中资企业的参与,丰富了中尼文化交流的内涵,取得良好效果。

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创新文化“走出去”,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过去一年中,驻尼日利亚使馆在加强中尼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走进尼日利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加强中尼文化交流,是中尼合作的重要内容;推动中华文化走进尼日利亚,更是使馆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认真学习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多方面入手,多渠道推进,推动中尼文化关系不断发展和中华文化在尼落地生根。

一是推进中尼互设文化中心。2011年5月,尼联邦文化旅游与指导部部长率专家学者访华,就今后几年两国文化交流计划达成广泛共识,双方签订了《中尼2011至2014年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议定书》和《中尼两国政府互设文化中心谅解备忘录》。目前,尼文化中心已在京开张,我在尼文化中心正在积极筹备中。

二是推进双方教育合作。2011年,中方顺利招收了26名政府奖学金生,中方目前也有2名访问学者和4名学生获尼政府奖学金,来尼进修深造。我在尼南部阿齐克韦大学和拉各斯大学分别建立了孔子学院,并与尼北部ABU大学就开设汉语专业教学达成共识,目前国家汉办已派遣1名中文老师赴该校,正进行前期教学准备;我还向尼贝尔中学派遣了两名公派教师,在乔斯一所私立中学开设了汉语课程,由曾在华学习的当地老师任教。我一个比较大的感受是,尼民众对学习汉语充满热情和渴望。

三是推进中国文化进校园。传播文化从娃娃抓起,为此使馆每年都与当地基础和中等教育委员会合作,开展中国文化进校园活动,每次都会有30所中小学参与,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文化知识讲座、才艺表演、汉语对话及绘画展示等。活动受到学生的积极反响。我们在阿布贾基础教育委员会所属的Garki11区中学设立了中国文化角,通过赠送设备、书籍等方式,将其打造成宣传中国文化的知名平台。与阿布贾中等教育委员会合作的第二所中国文化角也在筹备过程中。

四是推进我文化产品“走出去”。我向伊巴丹大学、夸拉州国立大学、ABU大学等当地知名高校赠送了一批介绍我基本情况的图书和影像资料,填补了两校图书馆中文图书的空白。我组织多部中国电影参加第八届阿布贾国际电影节,影片受到各国观众和电影节组委会的好评和喜爱,“麋鹿王”获最佳动画片奖、“李米的猜想”主演周迅获最佳女主角奖。中国文化产品影响不断扩大。

作为两个文明古国和人口大国,中尼在文化上有相似相通之处。推动中华文化走进尼日利亚、加强中尼在文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大有可为,我对这一前景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