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国际珠宝展天雅古玩城参展产品阵容空前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尉露)2011中国国际珠宝展天雅古玩城参展商展示的产品阵容空前,有白玉、翡翠、沉香、蜜蜡。白玉、翡翠是本次天雅古玩城参展2011国际珠宝展的最大亮点,展示出诸多的大师雕刻艺术品以及百万以上的白玉、翡翠藏品将云集在本次展览当中,重点展示出天雅古玩城在白玉、翡翠行业内的特点和品质。

天雅珠宝城简介

天雅珠宝城坐落于北京著名的人文建筑之一天坛东门,是北京传统的八大商圈之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16条公交线在此交汇换乘,是地铁五号线重要的中转停靠站。与周边的新世界百货、国瑞城及搜秀商场和两广路大都市街一起,成为东城区的一大商业亮点。

天雅珠宝城与世界知名珠宝品牌企业——台湾绮丽珊瑚集团联手打造的世界最大的天雅绮丽珊瑚专业卖场共同开发,并于2011年4月23日隆重开业。据悉,台湾绮丽珊瑚占据世界珊瑚原料供应市场的70%,而天雅珠宝城则是长江以北地区最大的珠宝集散地。籍由各自巨大的资源优势,天雅绮丽珊瑚卖场在产品营销上将坚持走“品质高贵,价格近人”的“亲民路线”,“买珠宝珊瑚享受批发价”是其主要的行销策略。

首都北京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世界中心城市,也是我国最大的国际消费市场及消费观念购买力较强的人群,珠宝行业已成为潜在拓展市场!也正是因为这个潜在的大市场我大厦吸引了最高品质的台湾珠宝商及北方各大珠宝城行业中的领袖商家汇集天雅珠宝城二、三层,于2011年10月29日盛装开业。大厦四至五层以黄金、钻石、珍珠、水晶及各类珠宝玉石为主,产品涵括数百个宝石及半宝石品种。天雅珠宝城拥有翠一雅居、星月珠宝、欧亚杰瑞、鑫格珠宝、台湾雅特兰珠宝、顶康珠宝、玉鼎珠宝、丰璨珠宝、等众多知名珠宝品牌,还有一大批未来的珠宝品牌商家正在天雅珠宝城茁壮成长。为了保证所有商户诚信经营,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大厦五层设有国内最权威的国家珠宝玉石质量检测中心,免费为顾客检测和评估珠宝玉器,普及珠宝知识,传播珠宝文化。

我司拥有优秀的管理团队,经近十年的历练已形成了具有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经验丰富、勤奋创新、团结向上的卓越品质。我司倡导“以人为本、务实创新、客户至上、服务第一”的经营理念和“只有细心和周到才能换来千万顾客的拥戴”的服务理念,坚信“客户赢,则我赢”,始终将合作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天雅珠宝城总建筑面积为73000平方米,内部设施硬件一流,设有中央空调、电动扶梯、直升客梯、监控自动消防报警等现在化安防系统,更有近千个停车位置提供顾客使用。其经营定位于依托红桥商圈传统商脉,立足朝阳企业,整合和吸引珠宝产业资源,将项目打造为中国北方珠宝集散中心、终端零售中心、物流中心、品牌推广和展示中心。近几年来通过不断地优化产品结构以及国检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深入合作,天雅珠宝城已在北方珠宝行业中具有领袖气质!

天雅古玩城

北京天雅古玩城(即北京潘家园天雅古玩市场有限公司)于2007年9月建成开业,是北京极具特色和品位、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的高端宝玉石、古玩艺术品市场。   

北京天雅古玩城位于朝阳区华威南路6号,地处东三环潘家园古玩商圈,毗邻潘家园旧货市场,对望北京古玩城。天雅古玩城占地面积8476.2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000平方米,地下三层,地上十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北京乃至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古玩交易市场。

天雅古玩城大厦建筑规模宏大,形式独特精美,功能设施齐全。天雅古玩城在建筑形式上因地制宜,主楼沿用北宋街市的设计。将铺面建成仿古街市的形式,街市中央石板铺地,沿街分布宝玉石、古玩经营的铺面,使每层都有开阔的视野,行进间宛如穿行时空隧道。楼内唐、宋、元、明、清不同朝代的装修风格,别具一格。将天雅古玩城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古玩街市演绎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古玩行业特色与建筑风格的高度统一。

天雅古玩城一、二层主要经营白玉、翡翠、象牙。其中白玉、翡翠的规模、经营的品质及种类享誉行业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商户中集聚了众多的品牌商家,汇聚了大量名家雕刻的艺术品,如:吴德昇、顾永俊、汪德海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天雅古玩城展示了琳琅满目的白玉、翡翠商品,体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宝玉石文化。翡翠是东方人喜爱的宝石,白玉是中华民族忠爱的国石,中华民族有数千年崇玉、赏玉、爱玉、佩玉的文化传承,中国人对玉石的喜爱有增无减,千年不衰。为满足广大爱好者的需求,天雅古玩城为社会大众建立了一个学习、观赏、交易的宝玉石平台。我市场还引进“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为维护市场诚信经营的商业信誉,大厦组织市场内珠宝玉石经营商户签订了诚信经营承诺书,制定了关于假货认定、赔偿与处罚,珠宝玉石商品退换货的实施细则。对凡销售假货者制订了赔偿和处罚措施,以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对于树立天雅古玩城的品牌形象,为广大消费者创造一个规范、诚信市场奠定了基础。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