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金丝楠薄浮雕惊艳京城


“能有幸见到这么珍贵的金丝楠木,已是相当难得,更何况它还结合了这么优秀、精致的薄浮雕工艺,简直太完美了!这12块‘四季图’,我每一块都要仔细地看上一两个小时才过瘾,生怕错过那精美的细节。”昨日,第14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在京开幕,一组来自广东五觉斋的《金丝楠薄浮雕——春夏秋冬四季图》(又名《金丝楠薄浮雕十二月令图》)首度公开亮相,立即轰动全场,吸引了收藏界、工艺美术界的高度关注,家住北京朝阳区的收藏家刘先生对这组作品更是叹为观止。
五觉斋乃广东唯一参展机构
一年一度的北京艺博会历来是中西艺术交流的盛事,受到全世界艺术家、爱好者和收藏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届艺博会着重于入展作品的收藏价值,吸引了德国哈格曼画廊、雅颂画廊(巴黎)私人收藏家俱乐部、朝鲜万寿台创作社美术馆等著名艺术机构的加盟。
经过严格的审定,五觉斋成为本届艺博会上唯一一家来自广东的参展艺术机构,带来一系列珍贵的金丝楠木作品,包括《金丝楠薄浮雕——春夏秋冬四季图》、金丝楠百宝箱等。
金丝楠木是中国历代帝王专属的珍贵名木,含蕴幽香,不蛀不腐,被称为“软木之王”,以金丝楠表现中国艺术之美,既富传统文化气息,又显卓尔不群。
用金丝楠雕出传世名画
《金丝楠薄浮雕——春夏秋冬四季图》以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的清代宫廷绢本浅设色画《十二月令图轴》为蓝本,描绘的是古时文人在四季中的理想生活场景,意趣盎然。全组作品共12幅挂板,每幅挂板宽约60厘米,高约1.2米,五觉斋雕刻师卢小华历时四载,依木纹理而成雕,在厚度仅为1.5毫米的雕刻面板上呈现出七八个雕刻层次,凹凸有致,保留了雕刻所具有的三维立体感和可视、可触的审美效果。
据了解,当初为了找到这些珍贵的金丝楠木,五觉斋主人郑华星和卢小华在全国寻觅了两年多,最终在江西某收藏家手中购得。金丝楠木不仅坚韧不朽,而且气味芬芳、纹路精美,是薄浮雕艺术的绝佳载体。此十二块挂幅出自同一棵树,且无疤结,弥足珍贵。据称,每块价值上百万元。
意韵深远的惊世之作
找到金丝楠木之后,卢小华带着8个美工助理,开始了长达4年的艰苦创作。为了保证良好的状态,卢小华每天工作不超过6个小时。“雕刻这样的作品,不仅要求刀法,还要有创意,因此一天下来,常常只能雕刻硬币大小的面积”。
谈及创作过程,卢小华用“刀刀惊险”来形容,“稍有不慎,不但前面的心血俱废,上百万元的金丝楠木也浪费不起啊。”卢小华介绍,薄浮雕因其薄而又要极强的层次感,需时极长,务必一刀不茍,极考功力。因此,卢小华经常先在废木上演刻数遍,待有十成把握才动真刀,光是树叶,他就刻了不下二十种。
在创作中,卢小华融入玉雕、根雕、竹雕等民间传统工艺,将工稳技法与写意技法相结合,在画面布局上也大胆增加上下留白,更添天高地广、山长水远的意韵。“我自认为没有亵渎原作,我竭尽所学去创作我所理解的十二月令,这不是仿不是抄袭,这就是我的创作。”
作品监制郑华星表示,作品有很深“卢氏刀法”的烙印。创作期间,卢小华常去钓鱼,钓鱼时的沉思常常让他有灵机一动的顿悟。有一次,鱼钩打在水面上,荡开一圈圈水纹,“我突然悟出如何在浮雕中表现湖面的灵动。”于是,飞奔回去,将这一“顿悟”用刻刀表现了出来。郑华星介绍说:“作品中的湖面尽管是用刀刻的,但也有了画中的灵动,让人有在画中游的感觉。这样的表现手法是卢小华独自悟出来的,没有先例可循的。”
2010年,这组作品甫一完成,就夺得了中国工艺美术界最高奖——“百花奖”金奖。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一位负责人说,在人心浮躁的年代,还能有人沉下心去创作出这样的精品,实在不可思仪。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