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抢救性发掘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距今4000多年

去年11月,本报连续报道了忻州市忻府区秦城乡大西 (大同到西安)高铁客运专线工地附近,抢救性发掘了一个新石器时期遗址。近来,在对该遗址的二次发掘中,距今约4000多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的一个“聚落遗址”露出真容。

本月中旬,本报记者专程前往“聚落遗址”,探秘这一全新发现。该遗址位于忻府区河拱村西北。经忻府区顿村向南折返,穿河拱村向村西北行进,在通过一段大西高铁的施工工地后,再向西北爬过一段坑坑洼洼的土坡,就来到了位于山坡上的“聚落遗址”现场。
    放眼望去,山坡上,发掘出的“遗址”大片大片呈现在眼前。现场搭建有帆布帐篷,驻守着看护的工作人员,正在现场的忻州市文物管理处考古队队长王继平告诉记者,为配合大西高铁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忻州市文物管理处于去年10月就开始对河拱村附近这一片遗址进行科学发掘。初期首先在外围附近发掘出了汉、金时期的零星墓葬,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文物葬品等,由于天寒地冻,发掘工作被迫于去年12月上旬结束。

今年3月下旬,遗址的发掘工作重新开始,全部发掘工作目前已基本结束,共发掘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一大批重要的人类遗存被揭示出来。最重要的,是发现了距今4500-4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的一个“聚落遗址”。

记者在现场看到,发掘出的房址有半地穴式和地穴式两种,均为圆角方形,面积大都在8平方米左右。房址四周没有像以往的类似发现那样,均未发现柱洞,但每个房址中部都有灶坑,且有使用的痕迹。

郭银堂介绍,两座陶窑的发现,是山西继垣曲县宁家坡遗址庙底沟二期文化侧开口陶窑发现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但比垣曲的发现的陶窑更加完整。有鉴于其珍贵性和完整性,经过专家们的初步论证,拟对上述两座陶窑进行整体搬迁,搬迁方案尚在论证中。

责任编辑:田家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