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号线工地挖出明代石碑(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记者 袁文 新闻观察员 刘群)昨晚,地铁8号线旧鼓楼大街站的施工工地内,工人挖出半截白色石碑。西城区文委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进行鉴定,初步断定为明代石碑,具体情况需挖出另外半截才能判断。

上午9时许,记者赶到地铁8号线旧鼓楼大街工地看到,半截石碑长约90厘米,宽约70厘米,厚约40厘米,摆放在离工地东门约50米的地面上。

经过昨夜雨水洗刷,白色石碑表面比较干净,能清楚地看到碑文。石碑顶部刻有两条盘龙,龙须清晰可见,中间写有“流芳万古”四个字。碑身上,记者还看到了“浙江嘉兴府”、“太医”、“钦差镇守天津”等字。

现场施工人员介绍,石碑是昨晚从地下挖出来的,还有半截埋在里面。“这应该是好石材。”工人小杨摸了摸石碑表面说道。

“药王庙里有好几块这样的石碑。”家住附近的刘先生称,附近曾是明代的太医院和药王庙所在,附近的几条胡同住的都是太医。

据了解,药王庙位于工地南侧,经过修缮后,如今已是一处宾馆,但保留了明代修建的5块石碑。

记者在宾馆内看到,几座石碑顶部装饰与工地挖出的石碑十分相似,4米多高,多建成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年左右,记录了当年广济寺、嘉慈寺等修建历史。

文物部门说法

上午10时许,西城区文委文物科的工作人员张先生赶到现场,对半截石碑进行鉴定。

“得找到另外半截才能判断。”经施工人员配合,张先生在工地土堆里发现了剩下的石碑。但石碑大部分被埋在土中,需调用挖掘机才能挖出。

张先生称,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这块石碑很可能是明朝药王庙落成时期修建的,初步断定材质为汉白玉,在其见过的石碑中,算个头较大的。

上午11时30分,工地负责人称,由于挖掘机工人生病正在输液,挖掘时间改为今天下午。

“挖掘时一定要小心,避免碑身受损。”张先生表示,下午将在现场进行监督。本报也将对此进行持续报道。

经过昨天晚上雨水的洗刷,半截石碑表面能清楚地看到碑文。摄/记者 杨益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