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5000年前红山已有了先进的制颜料技术

记者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采访获悉,赤峰学院近年来通过对红山文化泥塑与陶塑的仔细研究发现,红山文化时期先人们已掌握相当先进的制作颜料技术。

赤峰学院美术系都仁仓讲师介绍,红山文化泥塑与陶塑是中国早期雕塑的杰出代表作之一,色彩在泥塑与陶塑上的普遍运用是红山文化雕塑的特性。而雕塑色彩历经5000多年仍很鲜艳,说明红山先民当时掌握了相当先进的制作颜料的技术。

红山文化泥塑与陶塑的色彩形成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由各种天然色料加工烧制而成,二是用各种不同质地、不同色相的材料,通过组合搭配而形成。由于远古时期绘塑不分,雕塑家既是画家,画家同时也是雕塑家,他们往往两者兼长、相得益彰,因此形体起伏与色彩描绘合理地融为一体,成为一种独具东方意味的造型艺术形式。

红山文化彩陶艺术便是塑绘的产物,红山先民在陶质雕塑烧成之前或是素烧之后,用黑、白、红等色料彩绘已成型的雕塑,烧成后色料便固定在表面而不至脱落;也有先涂上棕、白、灰、黑、红等色,以此作为衬底而使彩绘出来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东山嘴出土的小型孕妇塑像通体打磨光滑,似涂有红衣。牛河梁出土的女神头像面涂红彩,出土时仍很鲜艳。

西水泉遗址出土的小型人头像的泥质为褐陶,这是红山文化雕塑家在泥塑与陶塑中巧妙地运用天然色料和不同色相的材料,使雕塑表面有一种和谐的颜色感,形成肌理丰富,精巧华美的艺术效果。

红山文化色彩在各种材质泥塑与陶塑上有机合理地运用,突破了某种固定材料的单一色泽,丰富了泥塑与陶塑的传达语言和表现手法,从而促使了红山文化泥塑与陶塑以意成像的特性在体现上更为多样化。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