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代24位帝王"落户"洛阳邙山 帮助确定帝陵的位置

洛阳之北的邙山属于低山丘陵地带,黄土层深厚,黏结性好,坚固致密,适于营建墓茔。从东周起,定都洛阳的很多帝王百年之后都“落户”北邙,形成了“洛阳邙山陵墓群”。2001年,国务院公布“洛阳邙山陵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洛阳邙山陵墓群”成为重点保护的100处大遗址之一。

“洛阳邙山陵墓群”中究竟有多少位帝王的陵墓?2002年5月,国家文物局批准“洛阳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测项目立项。

邙山古墓群·邙山陵墓群

洛阳是我国久负盛名的古代都城,前后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建都时间长达千余年。在洛阳周围分布着大量的古代陵墓和陪葬墓群。

有关学者介绍说,“洛阳邙山古墓群”和“洛阳邙山陵墓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洛阳邙山古墓群”泛指邙山上的所有古墓,汇集着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古代墓葬数十万个,号称“无卧牛之地”。而“洛阳邙山陵墓群”则专指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唐等6代帝陵及其陪葬墓群,它们是“洛阳邙山古墓群”的主体。

洛阳的历代帝陵主要有9个集中分布区,它们是西郊三山东周陵区、东郊金村东周陵区、东周王城陵区、邙山东汉陵区(北兆域)、偃师万安山东汉陵区(南兆域)、邙山北魏陵区、偃师首阳山西晋陵区、偃师首阳山曹魏陵区、偃师景山唐代陵区。除了西郊三山东周陵区、东周王城陵区、偃师万安山东汉陵区、偃师景山唐代陵区之外,其余均位于邙山地区,通常称为“洛阳邙山陵墓群”。“洛阳邙山陵墓群”占地面积750余平方公里,区域东西长约5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地跨洛阳市所属的西工区、老城区、涧西区、瀍河回族区、洛龙区、偃师市、孟津县等7个县(市)区;从东周到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一直延续到五代的后唐。

6代24位帝王“落户”邙山

记者昨日从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获悉,经过文物工作人员4年多的辛勤工作,现查明“洛阳邙山陵墓群”埋葬着6代24位帝王,其身份、墓葬位置基本查明。其中东周时期的王墓8座,东汉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晋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后唐帝陵1座。东汉帝陵分别是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顺帝宪陵、冲帝怀陵、灵帝文陵;曹魏帝陵为文帝首阳陵;西晋帝陵分别是宣帝高原陵、景帝峻平陵、文帝崇阳陵、武帝峻阳陵、惠帝太阳陵;北魏帝陵分别是孝文帝长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孝庄帝静陵;后唐帝陵为明宗徽陵。

为确定帝陵的位置打下基础

“洛阳邙山陵墓群”作为全国最大的陵墓群遗址,是中国帝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之密集,数量之众多,延续年代之长久,堪称中国之最。

市第二文物工作队队长史家珍介绍说,在4年多的时间内,工作人员踏遍了陵墓群地域内的所有村庄,遍访当地群众,获得了第一手原始资料,取得了突破性的收获:初步确定了邙山古墓冢的数量、年代及其分布规律,邙山古墓冢的文物资源总量开始明晰;初步了解了邙山古墓冢的文物保护现状和墓冢破坏历史,为文物保护工作和大遗址保护规划打下了基础;“洛阳邙山陵墓群”诸陵区的区域范围渐次明朗,为确定帝陵的具体位置指明了方向。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