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重山暗藏明代古城堡 "世外桃源"机关重重(图)

南雄发现一座完好明代古城堡占地万米的“世外桃源”曾为中原士族南迁避敌之所
说起中世纪古堡,人们或许会想起欧洲那一座座神秘的尖顶建筑。但在粤北南雄最偏远的百顺镇,近日也发现了一座被重重大山深“锁”的明代古堡。
这座神秘的古堡带着古代中原士族的贵族风格,寂寞地屹立于群山深处,既曾抵御过盗匪猛兽的洗劫,也曾庇护数代中原后裔,历经630年风雨沧桑依旧巍然不倒。
古堡之内机关重重
“城堡名叫黄屋城,顾名思义,是黄姓人家居住的地方。里面机关重重,没有城堡居民带路,进去后就难以出来。”在土生土长的城堡人——百顺小学黄校长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深入古堡探秘。
站在城堡的东门极目四眺,宏伟的城墙向山边延伸,一眼望不到边。高达9米多的城墙分为两部分,下部由质量上乘、手工精细的花岗条石砌成,上部则是清一色的规整厚实的青砖砌成。城墙厚从70至170厘米不等。“原来每扇城门都有2套门,1套是木门,1套是铁门。铁门厚6厘米,木门厚10厘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黄校长说。
风格独特的防御堡垒
黄屋城其实是一座庞大坚固的防御性建筑。如遇敌情,城门一关便固若金汤,居民们可在巨堡中生产生活数月无忧。高大的城墙每隔3米左右就设有一个枪炮眼,能居高临下地予敌迎头痛击。城堡南门建有一个高10多米的碉堡围楼,厚厚的铁门奇重无比。这是供城堡居民进攻和退守的第一道防线。
记者看到,古堡中的房屋之间全部都是用梁木连接,相互之间全赖其严谨的整体结构互相勾连。房屋不仅具有防震功能,还有较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冬暖夏凉。其建筑规模之宏大,技术之精湛,依明代科技条件而言非常罕见。
走进城堡,一条条被岁月磨得又圆又滑的鹅卵石古巷伸向深处,寂寞而悠长。巷街两边全是老房子,几户人家对门而建,共用一个天井和门前水沟。雨滴从屋檐下丁丁冬冬滴下来,是寂寞的古堡六百多年来最动听的音乐。
“堡民”只剩十多户
黄校长说,旧时有黄、诸、严三姓共居城内,最旺盛时600多间房屋中共住了300多户人家。后来诸、严二姓迁往别处,只剩下黄姓人家。
目前的古堡“原住民”大都耐不住城堡的陈旧与寂寞外迁,只余下10多户人。听到有说话声,偶尔有一扇门“吱呀”洞开,“谁呀?”随着一句地道的客家话,伸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相询。黄校长说,有的老人喜欢城堡的幽静淳朴和与世无争,在跟年轻人在外居住后,又重新搬回古堡居住。
中原士族南迁避敌之所
为了探究神秘古堡的来历,记者采访了南雄博物馆朱馆长。据介绍,唐宋时期,中原大批士族为避战乱南迁,多驻足珠玑、牛田坊一带。其后,南迁珠江三角洲各地,但也有部分氏族定居南雄,时称客家人。客家人初到南雄落籍,十分艰难,尤其到崇山峻岭寄居的,常受到盗匪、猛兽的侵袭,苦不堪言。客家人为在当地生息繁衍,不得不摆脱一家一户独居的方式,集资建城堡,住在高墙城堡里面。
沉睡了630年的古城堡能否苏醒过来,承载历史变迁和时代发展的另外一种功能?当地许多热心人都期望着能有人前来开发,给古城堡穿上时代的新衣裳。
“古城堡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距今正好630年了。古堡坐北朝南,北高南低,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共有600多间房屋,城内有街巷8条。”当地人、百顺小学黄校长说,大山深处的城堡历经630年风雨沧桑,通体难觅丝毫裂缝和倒塌之处,坚固异常,的确是一个奇迹。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