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四川考古发掘进入“高潮期”

编者按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四川文化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伴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春风,四川文化建设迎来万象更新的发展机遇。四川日报记者探访兔年新春的文化新景,崭新变化扑面而来:对外文化交流有了新的海外市场、文物考古将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商业演出票价有望更加亲民……新项目、新市场、新路子,为四川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即日起,四川日报推出系列报道《兔年新春·文化新景》,敬请关注。

近日,刚刚启动的乐雅高速公路建设工地的勘探发掘,拉开了今年考古发掘的序幕。正忙着整理今年考古计划的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科华告诉记者,2011年,四川省考古发掘将进入“高潮期”:项目数量将有较大增长,考古技术将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与国外的合作将更加广泛。

新项目·配合基建数量增加

“今年的考古项目多了。”日前,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发掘一部主任刘雨茂告诉记者,“仅配合铁路建设的就有成渝客运专线考古发掘项目、成蒲快铁考古发掘项目、成昆复线考古发掘项目。其他还有配合公路建设、房屋建设等大型工程所进行的考古发掘项目。”

伴随基本建设的增加,考古发掘项目也在增加。刘雨茂举例说,前期调查显示,配合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建设所进行的考古发掘,就将涉及近70个考古发掘工地,包括墓葬、遗址等多种文物类型。“可以说,考古今年将不分淡季和旺季。”

在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负责的考古发掘中,最大规模的项目地点是在向家坝水库建设工地上。“还有更多的需要发掘的遗址、墓地等正在研究当中,很快会确定下来。”周科华说,今年还将对几条待建高速公路进行考古发掘,目前在进行前期调查。

记者了解到,除配合基本建设进行考古发掘外,由于大遗址保护成都片区的确定,四川省今年计划向国家文物局申请主动发掘,涉及的项目也比较多。特别是在大遗址保护成都片区中,还有很多遗址的面貌不清楚,需要通过考古发掘来进行研究。

新技术·遥感技术首次应用

近日,三星堆遗址应用物探技术的申请送到了省文物局。相关专家认为,“这意味着,现代技术将更多地应用到考古发掘中。”

专家告诉记者,利用物探技术,可以探明地下文物埋藏情况。今年起,新技术将在四川省考古中占有一席之地。比如,遥感技术将首次应用。

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雷雨说,遥感考古物理勘探方法具有准确、多信息、无损伤、高效率等优势。为了准确判断三星堆遗址器物坑、大型墓葬、大型红烧土建筑基址等遗物的埋藏地点,拟将采用磁场雷达进行高密度勘探、声波CT层析成像技术勘探。在一、二号祭祀坑所在的三星堆台地区域、有大型建筑构件出土的月亮湾台地区域,以及大型红烧土建筑基址所在的青关台地区域,将开展动植物标本浮现、测试等在内的环境考古。

相关专家介绍,全球定位系统、航拍、卫星拍摄等信息技术也会有所涉及。比如,今年要编制大遗址保护成都片区总体规划,需要大量应用航拍技术探明各大遗址的整体状况。“采集到各种数据后,还能为遗址建立考古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新合作·涉及领域更加广阔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江章华告诉记者,去年底,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20多位专家学者联合进行了成都平原古代聚落考古调查。“这个中外合作项目已进行了5年,前几年都是在采样、收集资料。”他说,今年夏天,国外专家将再次来到四川,和该所的专家一起对调查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揭秘成都平原文明的起源与走向。

记者了解到,过去,四川与国外合作考古较少,大多集中在古蜀遗址考古上。但在今年,合作领域开始有所拓宽。

就省文物局目前收到的申报资料看,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故宫博物院、美国特拉华大学申请了《阿坝州苯教石窟寺研究与保护》,该项目分为小金线和金川线两条路线,重点关注藏传佛教。而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则申请了《四川佛教刻经调查及研究工作》项目,考古调查将涉及绵阳、苍溪、安岳、资中等几个地方。目前,申报资料已通过省文物局上报到国家文物局。

此外,中日联合进行的冶铁遗址考古发掘将继续,并会将领域拓宽到铁器保护、铁器工业文明发展等研究。

责任编辑:田家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