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石燕岩数十万平米水下采石遗址有望浮出水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广东佛山市西樵山石燕岩数十万平方米的古代水下采石场遗址有望浮出水面,西樵镇将正式启动石燕岩水下采石遗址考古项目。3月4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多名专家联手对石燕岩进行了考查。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刘曙光考察后谈到,石燕岩采石场遗址非常具有文化研究与考古价值,可申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自从一帮潜水员揭开石燕岩水下采石遗址的面纱后,在考古界与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除了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赏感受这古遗址的魅力外,还吸引了各路考古专家前来。

广东省水下考古专家鉴定后得出结论:西樵山洞穴的水下采石场遗址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规模超过意大利加城的水下采石场遗址。堪称迄今发现的国内最大、最完整、最雄宏的水下古代生产遗迹。

潜水人员潜入水底发现,上百级台阶从洞口直通洞底,整个石场规模巨大,有数十万平方米,生产区、生活区和通道通联的数个小洞穴错落有致,结构非常复杂。洞穴的四壁上上下下留有一道道古代采石工落下的凿痕,数百块已采集和切割好的石板“半成品”倚靠在洞穴四周,可见是遗址废弃时没有来得及搬走的石材。潜水人员还在水底发现两盏铜制灯台、几个青花瓷碗以及搭在洞穴四周的几架人造竹梯,留下了古代采石工人生产加工时的痕迹。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考察,专家们用“兴奋”与“惊叹”四个字来概括。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刘曙光谈到,世界上陆地上的文化遗址很多,水下的文化遗址也很多,但水陆结合的文化遗址则极少,西樵山石燕岩就是其中一个,因此非常具有文化研究与考古价值。由于深藏水底几百年,所以保存完好,具有完整性、独特性、惟一性、真实性等特点。

对于石燕岩的考古与保护挖掘与开发,刘曙光认为非常有价值。他说,目前水下的考古遗址都是水下沉船,如“南海一号”,而石燕岩则是个古代工场,其开发与考古价值体现在不但可以复原古代采石场景,还对研究唐宋明清珠三角建筑风格、手工业发展情况,西樵山对珠江流域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影响具有很大的意义,可以开创中国水下考古领域新纪元。

刘曙光表示,石燕岩水下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对于西樵发展文化旅游,提升西樵山文化的影响力与辐射力同样具有很大的意义。西樵镇要抓紧时间为石燕岩遗址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田家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