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文物考古队今日寻找鄱阳湖“百慕大”线索
今日(23日),江西省文物考古所有关专家将前往鄱阳湖水域进行水下文物科学考察,有着鄱阳湖“百慕大”之称的老爷庙水域成为此次科考重点,科考组希望通过这次的水下调查能够为揭开这里的秘密提供一些重要线索。此外,九江浔阳城、都昌枭阝阳城以及太平天国将领重创清军水师古战场等都已列入此次水下文物科学考察项目。
摸查确认鄱阳湖水域文物
我省鄱阳湖内陆水域与安徽省的长江、淮河内陆水域是被国家选定要开展水下文物普查的两个内陆试点省份。
“鄱阳湖水域资源丰富,可能蕴藏了大量水下文化遗存。”据江西省文物考古所所长樊昌生介绍,鄱阳湖水域在古代曾是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南海I号”发掘的青白瓷很有可能就是从景德镇通过昌江、鄱阳湖、长江这条水路运出的。“鄱阳湖水域下面还有多少文物宝贝?因此开展水下考古十分必要。”樊昌生说。
此外,鄱阳湖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古战场之一,人们所熟知的除朱元璋大战陈友谅之外,还有三国时期周瑜在鄱阳湖训练水师以及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重创清军水师等。
按计划,此次鄱阳湖水下文物普查的主要任务对包括湖居遗址、水战遗址、被水淹没的聚落遗址和墓葬以及沉船等文物遗存进行再次确认。
“此次前往九江、都昌,主要工作是进行岸上调查摸底,确认水下文化遗存点具体位置。”樊昌生说,此次科考的确认工作包括对运输船舶、古代战场遗址、古城址、水下墓葬的水下情况进行摸底。
寻找“老爷庙”沉船线索
此外,在本次科考中,樊昌生一行还希望寻找一些鄱阳湖中的沉船或者其他水下文物,为揭开老爷庙水域的船舶失踪谜团提供一些线索。
据了解,位于鄱阳湖北端(都昌县境内)的“老爷庙水域”,是鄱阳湖流入长江的咽喉地段。它因屡屡发生离奇沉船事件被许多人称为中国“百慕大”,颇具传奇色彩。
翻开沉船记录,仅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30年间,“老爷庙”水域就有200多艘船只沉没,1600多人失踪,生还者被吓疯的不下30人。仅1985年8月3日这天,就有13艘船只在此接连失事。1988年,据都昌县航监站记载,又有10余条船只在此水域消失。这在世界沉船史上也是罕见。
樊昌生告诉记者,根据坊间传说以及有关文字记录,许多古代遗址和墓葬逐渐沉入鄱阳湖水底,而鄱阳湖老爷庙等水域极可能是古代经常沉船的地方。“然而能够证明此水域之所以神秘的现象却寥寥无几”。
“(老爷庙水域)线索不少,但现象不多,沉船水域的湖底没有发现任何沉船遗物。”樊昌生认为此次水下文物考察将面临很多困难。但樊昌生还是表示,此次水下考古还将组织科技部门和考古专家,对这一水域的水文、气象、地理、地质进行较长时间观察、探测和研究,希望能够为揭开老爷庙水域的船舶失踪谜团提供一些重要线索。
探寻尘封水底的千年古城
此次水下考古还将对包括湖居遗址、水战遗址、被水淹没的聚落遗址和墓葬以及沉船等文物遗存进行确认。据樊昌生介绍,九江浔阳城、都昌枭阝阳城等尘封水底的古城都已列入此次水下文物考察项目。
据相关史书记载,在鄱阳湖湖水南侵之前,松门山以南原本是人烟稠密的枭阝阳平原,随着湖水的不断南侵,鄱阳湖盆地内的枭阝阳县和海昏县治先后被淹入水中,历史上曾有“沉枭阝阳起都昌、沉海昏起吴城”之说。
其中,从闻名全国的珍珠集散地周溪镇南行五华里,便是沉埋于鄱阳湖底的枭阝阳古城遗址。古城址最醒目的标志是城头山,山的北面是一片开阔地,即枭阝阳古城址。 城头山南边是一条横港河紧连鄱阳湖,地处水运中心,是九江、南昌至波阳、景德镇的水上要道。
如今,每当鄱阳湖水落老港时,枭阝阳古城遗址便全貌裸露在湖洲上,可发现古城址上的文化堆积层深厚,光地表裸露的就有大量的绳纹板瓦、绳纹瓦筒和卷云纹、长乐未央、万岁等瓦当及对角几何纹砖、各类型陶片,并发现有篆文东汉“永乐元七年三月十四日”纪年砖。可见古枭阝阳城曾一度辉煌繁荣。
借助物探技术敲定地点
“水下文物普查需要更有针对性,专业性更强,技术含量较高。”樊昌生说,水下考古是陆地田野考古向水域的延伸,难度高、风险大,因我省至今尚未真正开展水下文物的普查和考古。
为此,江西省文物考古所邀请了湖北省地质学院水下“物探”专家,借助水下“物探技术”确认文化遗存地点,“之所以邀请他们,是因为这所学院的‘物探’专家曾利用这一技术在我省水域有所发现”。
何谓“物探”?据介绍,“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它是以地下岩土层(或地质体)的物性差异为基础,通过仪器观测自然或人工物理场的变化,确定地下地质体的空间展布范围(大小、形状、埋深等)并可测定岩土体的物性参数,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物理勘探方法。
此外,考古队还将采取文献查寻与实地走访相互结合、相互印证的“二重证据法”,确保查寻到有效的信息线索再下水考古。樊昌生说:“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将立即派人下水进行确认,然后向国家文物局报告。”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