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祖陵陵园考古取得新收获

记者14日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联合组成的辽祖陵考古队,发掘了辽代祖陵陵园黑龙门址和4号建筑基址。

辽祖陵是辽代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陵寝之地,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石房子嘎查西北的山谷中。陵园四面环山,仅在临近祖州城的东南方向有一个狭窄通道,筑有一个陵门,称为1号门址。《辽史·地理志》载“太祖陵凿山为殿,曰明殿……门曰黑龙。”由此可知,1号门址即《辽史·地理志》所载之黑龙门。

黑龙门由门道、墩台、陵墙、慢道、涵道等和高大的城楼建筑组成,保存较为完整。城门主体应为一门三道建筑,其两侧连有夯土陵墙,东陵墙内侧(北面)有慢道;门道、墩台和陵墙上均有高大的城楼建筑。黑龙门现存东、中两个门道,保存较好。门道均采用梁架木结构,东西两侧下铺有石地栿,其上置木地栿,木地栿上有卯口,上插13或14根排叉柱。这种门道基础结构为中原汉唐宋诸朝考古所未见,独具特色。

4号建筑基址位于1号陪葬墓的东南位,应是其献殿性质的建筑基址。建筑坐西朝东,为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地面铺方砖。内部房屋布局结构独特,特点鲜明。慢道南侧发现一个小坑,出土了一组保存完好的器物,是较为重要的发现。

这是考古人员第一次对辽代帝陵陵门址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黑龙门址主体保存之完好,为国内所罕见。门道基础建筑做法独具特色,开启了有辽一代特有的建筑规制,为古代门制研究和古建筑复原研究等提供了珍贵资料。黑龙门门道南端的五面坡慢道,独树一帜。这与《营造法式》所载“五瓣蝉翅慢道”相仿,是较为重要的考古发现。

责任编辑:田家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