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宁发现"无字墓志" 墓志铭也许能解大墓谜团

墓志,是记载墓主身份、古代铭刻在石碑上的悼念性文字,一般只有达官权贵的墓葬才会留下墓志。近日,南京地质专家项长兴在江宁汤山镇后村考察后村南朝失考墓神道龟趺时,竟然意外地在当地一户农民家发现了一块神秘的“无字墓志”,记者随后了解到,这块“无字墓志”是26年前村民挖地基时挖出,出土时上面曾经有鲜艳的红色字迹。

“墓志”上的字迹已经风化

后村位于江宁区汤山镇金丝岗宁杭公路北侧,这个偏僻的村庄如今住着500多户人家。在后村一处高高的山坡上,矗立着一幢3层小楼,小楼旁是一间由条石砌起的瓦房。一块长方形的大石碑就横躺在瓦房旁的一棵大树旁。在墓志周边,还堆散了大量有着布纹以及其他纹饰的墓砖。

记者发现,这块大石碑为灰白色,石灰岩材质,长约1.43米,宽约0.24米,厚约0.12米,从外表看,这块墓志摆放在外面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墓碑表面还能看到不清晰的字体痕迹,但由于风化比较厉害,已经不能辨认这些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地质专家项长兴向记者表示,这块大石碑是一块墓志铭。不久前,他与原麒麟镇文化站江玉田站长一同在后村考察一座南朝失考墓的神道龟趺时,村里养奶牛的武奎向他反映,20多年前,他帮叔叔武德洪建房挖土时曾经看到一座非常巨大的被盗古墓。他怀疑这个古墓与当地的南朝失考墓有关。

“这块碑当时挖出来的时候上面有很多红字!”记者辗转找到这座小楼的主人武德洪时,他向记者讲述了26年前发生的一幕。

26年前挖地基挖出古墓和墓碑

1981年秋天,武德洪拆除了自家的老房子,准备盖一座小楼。当他和侄子武奎在房基地旁挖土时,突然感觉铁锹挖到了一块硬硬的砖头,再深挖下去,竟然是一座古墓,他仔细看了一下这座古墓,规模非常庞大,大概长12米,墓底离墓顶有3米左右,分前、中、后三个墓室。可惜的是,这座古墓似乎在历史上被盗过,武德洪在墓底挖到了白色石灰层后,就匆匆忙忙把大墓用土填上,许多墓砖被挖出来堆放到一起。

在填墓前,武德洪还发现了一块完好的墓志铭,这是一块长方形的大石碑,长1.4米左右,宽0.7米左右,材质好像是灰白色的石灰岩。当时出土时,墓志上有鲜红工整的文字,“当时还有一块石板覆盖在有字石碑碑面上,我们就把墓志和石碑一起抬了出来。”武德洪一边回忆着当年的情形,一边对红字的漂亮赞不绝口。

墓志铭出土后,便被丢弃在房子周围,直到26年后项长兴和记者发现它。

墓志铭也许能解大墓谜团

这座大墓到底是什么朝代的墓葬?大墓背后的主人到底是谁?也许这块墓志铭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但可惜的是,当时由于文物保护知识普及得不够,村民们并没有意识到具有重大的考古价值。

“石质墓志如此长期在野外存放,风雨侵蚀会造成石质风化,墓碑上的红字应该是朱砂,时间一长,文字漫漶了。”南京博物院文保所副所长万俐向记者介绍。他同时表示,墓志即使在墓室中保存,同样也会因为泥沙以及地下水的侵蚀而漫漶,这种情况在文物修复中是常见现象。

“不过现在也有技术进行修复,如果在有依据的前提下,运用高分子材料对墓志进行补缺,然后通过人工篆刻,还是能修复一部分文字的。”万俐表示。记者同时又向南京市博物馆一位考古专家反映了这一情况。他表示,目前的资料还无法判断这块墓志铭的真正年代,不过通过武德洪的描述,12米左右长拥有墓志的古墓应该是大墓,近期他们将去后村考察这块石碑,再制定下一步计划。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