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年前"城之角"藏身石头城 明城墙拐角寻找中

城北狮子山下,一路北行的明城墙拐向东而去。拐角前,一块石碑赫然刻着“城之角”三个大字。这里就是明城墙的西北拐角。600年来它一直是南京城的最北端。不久前,当南京邮电大学业余考古研究者韦世林见到这块碑时,一个疑问闪现出来:“这个‘城之角’是不是南京城最早的西北拐角呢?如果不是,哪里才称得上南京城最早的‘城之角’?南京建城史上到底有多少处‘城之角’呢?”于是,他开始了寻找南京“城之角”的探索之旅。

文献中苦寻线索

韦世林的家中堆满了各种南京地方志的文献,他寻找“城之角”的工作是从查找文献开始的。“某个极点总是相对于一个封闭的范围来说的。因此我的首要工作是收集南京历代的城池资料。”韦世林说。

“在明都城以前,南京有宋建康府城、南唐江宁府城、杨吴金陵府城、六朝建康城等城池。”他掰着手指对记者说。他认为,寻找城之角应当从后往前找,因为越晚的城墙留下的资料和遗迹就越多,寻找“城之角”就越容易,这同时也为寻找更早‘城之角’缩小范围。在明朝人陈沂的《金陵古今图考》中,韦世林查到了比明南京城更早的宋建康府城和南唐江宁府城图。图上清楚地标注当时城墙沿着秦淮河一路往北在“石头”这个地方拐向东去。

“石头就是今天的石头城。”韦世林说。

1000年前‘城之角’藏身石头城

石头城段城墙是南京最有特色的一段城墙,它依山而建,红色的山体和青色的城砖融为一体。韦世林带着记者从著名的“鬼脸照镜子”北行,一路上城墙中常常露出红色的山体,可见当年是依山势而修筑的。在石头城小区的尽头,城墙突然向东拐去,约百米,然后又折向北边的定淮门而去。“这个朝东的拐角就是比狮子山拐角更早的‘城之角’。从914年杨吴政权修筑金陵府城开始,到1366年朱元璋修建大明都城的400多年间,南京城西北拐角就是这里。”韦世林说。

韦世林寻访的结果得到了南京地方志专家季士家老先生的认同。“从唐代晚期的杨吴时期,到南唐再到宋代,南京城城墙就是在石头城这里拐向东,今广州路、珠江路一线就是那个时候南京城的北城墙。”

他告诉记者,朱元璋修建明城墙时,依山形水势而行,并常常将前朝的城墙加以利用。这段城墙拐角因为依山而建地势险要,在明城墙北扩时特地保留了。当年的旧墙体很有可能被包在明城墙里面。

希望把“城之角”都找全

韦世林告诉记者,从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在南京建筑“越城”开始,南京城墙的发展经历了从分散到集中,由小到大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真实反映了南京城市发展的轨迹和趋势。这些古城的“城之角”就犹如一个个城市发展的座标。

韦世林说,他寻找南京城之角的计划还将继续下去,不但找到西北拐角,还要找到其他的三个城墙拐角。“既然明代的‘城之角’被立碑标出,其他时代的‘城之角’也应该一一标出。”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