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去年抢救发掘45个考古项目 出土文物8000余件

湖南去年抢救发掘45个考古项目,出土文物8000余件

昨天,考古汇报会总结了2010年湖南省文物局和湖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文物保护和抢救工作中取得的成果,累计全年共完成大型基本建设中抢救性文物保护工程项目45项。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全年文物调查勘探面积11万平方米,出土文物8000余件。在湖南省考古工作汇报会上,发掘领队龙朝彬首次对外披露了位于常德市武陵区南坪乡的汉代土堆墓的发掘情况,并称这是国内首次完成发现和发掘的汉代土堆墓。

据悉,这些比较重要的文物保护和抢救工程包括长沙铜官窑遗址、醴陵唐家坳窑址、澧县优周岗遗址、芦溪楠木洲遗址、攸县皇图岭谭家村汉墓群、川高走廊先秦时期遗址、湘东北地区茶马古道、桂阳刘家岭壁画墓等。

这些重大发现中,醴陵制瓷史的变更尤为引人注目。自古有着“瓷城”美誉的醴陵,瓷器做工精美,制瓷历史悠久绵长。已出土的瓷器中有釉质较厚晶莹明亮翠玉般的瓷钵、素雅别致的印花瓷盘等,不仅反映了当时制瓷技术的高超水平,更是将醴陵市瓷器烧制可追溯的最早历史由清朝推至北宋,提前了700年。

南坪汉代土堆墓的发现始于1956年。当时的湖南省文物清理工作队在该乡发现了有封土堆的墓葬,其占地面积较大且集中,后经过1974年和1977年等几次文物普查和发掘,证实该乡有古墓近千座。

据龙朝彬介绍,此次发掘先后对保存的6个封堆进行了清理,共清理了东汉至三国时期砖室墓7座、西汉土墩墓6座(未完成清理的还有6座)和其它各朝代墓葬50座,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主要包括青铜器及铁器、硬陶器、滑石器、青瓷器、釉陶器、灰陶器、漆木器、玉石器等8大类,共数十种器形,其中包括较为珍贵的玉佩、镀银铜簪、鎏金帽饰等。

在此次发掘的墓葬中,编号为2010F2M1的砖室墓最为完整,是一座从上部封土到墓室及内部随葬品均保存完整的东汉早期砖室墓,属一墩一墓。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墓葬出土一枚保存完整的印章,印刻内容为“孱陵县丞”。龙朝彬据此判断,这座墓的墓主人即为东汉时期的孱陵县丞。

责任编辑:田家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