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灵岩寺考古初步成果公布
24日,济南灵岩寺殿房遗址考古发掘公布了初步成果。建筑身份的疑问逐渐解开,又出现新的谜团。此前,由省考古研究所、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灵岩寺管委会、长清区文物管理所组成的灵岩寺联合考古队,已经在灵岩寺五花阁东侧进行了近20天的考古发掘。
下层建筑是佛家殿堂
发掘区被一条游山步道分成东西两区域。东面区域历史上曾经3次修建过房屋,由上向下分别发现有清晚期、清代以及更早时期的建筑遗址,形成上中下3层。
其中,位于最下一层造在修整过的岩体上,当时建有3间木构建筑,至今遗留下一排4个石礅。根据石礅的位置等推测,3间房屋相互贯通没有隔墙,这种大空间房屋多用于公共建筑,因此它就是佛家殿堂。位于中间的第二层是清代建筑,建造时它覆盖了第一层建筑的基础,采用承重墙的方法建造。经过发掘,其完整的四合院落布局显现出来。最上面的第三层建筑为清晚期的,已经形成五开间的布局。专家推测,如果由上往下继续发掘,还会发现年代更远的建筑物遗址。
纠正了志书中抄写错误
在东侧遗址,还发现了一块金代所刻的石碑(1213年仲春立),碑文右侧是金代完颜祯写的辞赋《灵岩赋呈明远和尚》。值得一提的是,碑文的内容与清初马大相编著的《灵岩志》所收录的《灵岩赋呈明远和尚》有数处文字差异,从而纠正了志书中的抄写错误。该碑左侧有灵岩寺当时住持的一段题记,这在《灵岩志》中并无收录,因此弥补了一段史料。另外发现的一块残碑上刻有乾隆皇帝手书。根据有关史料,乾隆皇帝曾8次(也有专家认为是18次)来到灵岩寺小住,留下约120首诗词。其中咏铁袈裟(灵岩寺内一处重要景观)的有5首。此次发现的《铁袈裟》一诗是其中的第4首。专家认为,该碑字体极为洒脱有力,属于乾隆书法中的精品。可惜碑体仅余上部一小部分。考古人员还发现一段石质经幢。专家测定,该经幢为北宋遗物。
又出新谜团
7月22日,考古人员在遗址东区南侧发掘出一个由大石块铺砌成的池子。它长2.33米、南北宽1.58米、深约1米。乍看起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水池或者浴池。发现时,池内填满了碎砖石以及瓷器碎片等。此外,还发现一把铁质刀鞘。在水池旁边还发现动物遗骨。
作为佛家圣地,池子是做什么用的,刀鞘、动物骨头从何而来?记者采访了一直关注此次发掘的灵岩寺监院觉映法师。觉映认为,根据佛家殿堂的布局习惯,位于东南部的建筑遗址应是厨房,由此推断,石池很可能就是一个储水池子。由于池中没有发现出水口,因此是浴池的可能性比较小。而在灵岩寺建成的1600多年间,灵岩寺一带经常驻有军队和武装力量。辛弃疾就曾率领数千人在此抗击金兵。因此,在灵岩寺遗址中出现一些冷兵器也就可以理解了。至于那堆动物遗骨,觉映法师分析不像是人吃后掩埋所致,“它看起来像是一具完整的动物遗骨。”但到底是安葬的动物还是驻军宰杀后就地掩埋,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