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出土汉代石碑记载山西人治蜀功绩
日前,成都博物馆新馆施工中挖出了两通汉代石碑,其中一通碑文记载了一位“裴君”治蜀的丰功伟绩,而这位极有可能是治蜀太守的“裴君”,被成都当地专家认为是山西人。缺少史料使得这位“裴君”成为谜一样的人物,因此本报联手《华西都市报》,采访两地历史学家,试图拨开历史的迷雾,寻找被人遗忘的伟人事迹。
广场挖出东汉石碑
2012年,成都博物馆新馆将在天府广场西侧拔地而起,然而就在工程紧锣密鼓地进行时,却在天府广场施工现场挖掘出两通巨大的东汉石碑。
11月18日,当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对两通汉碑进行拓片作业后,竟发现在汉碑的背后铭刻着密密麻麻、极为重要的文字。在考古人员看来,汉碑正反两面的文字,将成为破译和解读汉碑之谜的重要内容。
在两通汉碑的正面,密密麻麻刻的都是阴文隶书,其中大碑有708个字,小碑近700个字。当年的每个字都涂有朱砂,虽然年代已久远,但一些字上的红色颜料依旧清晰醒目。据了解,大碑上刻有“元嘉有二仲”的字样,元嘉是汉桓帝的年号之一,元嘉二年即公元152年。在小碑的左侧,则有“本初元年六月下旬”的字样。本初元年也是汉桓帝年号,为公元146年。显然,小碑的年龄比大碑还要长6岁。
在现场负责此次发掘的成都市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谢涛说:“从碑中 ‘四世遵统’、‘内任公辅、外宣藩国’这些文字来看,也显示出碑文主要内容是在歌颂一个人的丰功伟绩。”
治蜀太守疑是大同裴岑
石碑上的文字,歌颂的到底是谁?考古学家从石碑上的文字中寻找着蛛丝马迹。
专家们在大碑的文字上找到一个重要人名 “裴君”,即 “……实裴君为国宝助累锡符四世遵统命典蜀荡心无治……”的字样。谢涛认为,这个“裴君”可能是当年的治蜀太守。而在一些专家眼里,“裴君”是东汉的名将裴岑。据一些文献记载,裴岑是山西大同人,曾任敦煌太守,在任职期间率本郡3000兵马出击北匈奴,斩杀呼衍王,取得汉朝在中国北方的一次重大军事胜利。
石碑出土后,《华西都市报》对此进行关注。裴岑是否曾经有过入蜀经历,当地专家没有找到史料中的记载,促使这个“裴君”的身世更加神秘,因此成都市考古研究所与《华西都市报》向社会征集有关于裴岑的史料。本报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与《华西都市报》电话联系,向负责报道该新闻的《华西都市报》记者杨帆,进一步了解石碑的发掘、研究情况,两地媒体联手寻找这位“裴君”到底是何许人也。
或是闻喜裴遵
随后,本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山西省的历史学家,了解到裴岑这个历史人物比较冷僻,他不载于史册。清代在新疆巴里坤,也就是今天的哈萨克自治县境内,曾经发现过一通汉代石碑,只六十字左右,记载了裴岑的历史功绩,为永和二年 (137年)事。《金石萃编》卷七收有石碑全文。
裴岑曾经当过敦煌太守,但没有史料记载去过四川,因此省内的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另一位汉代名将裴遵。《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裴遵从光武平陇蜀,到过四川无疑,此人即闻喜裴氏之祖。本报记者立刻将此信息反馈给成都有关方面,杨帆介绍碑文中也出现了“河东裴氏”四字。
史料上记载,“河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已久的大家族,其始祖为嬴秦始祖非子之后,自汉代以来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裴氏家族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天下裴氏之宗族所居裴柏村位于山西省闻喜县,目前全村有900户,四分之一以上姓裴。古时,裴柏村称为“河东”,与碑文所显示的文字相符合。
山西裴氏宗亲会常务副会长、裴柏村村长裴保林说,历史上的裴氏名人基本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当地也有很多建筑、碑刻、墓葬等历史遗迹。据他所有的《裴氏家谱》记载,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但裴村长却不能确定,“裴君”就是这77位太守中的一位,是否当过蜀郡太守。
“裴君”仍是个谜
昨日,当记者再次连线《华西都市报》记者杨帆时,他说:“这几天热线一直响个不停,只要能和‘东汉’‘裴君’有关联的人或事,我们都会记录下来。然而,十多天过去了,‘裴君’依旧是个谜。”
从碑文上记载的年限来看,是在汉桓帝在位时期,而据史料记载,汉桓帝在位时间短,因此这段时间所发生的事情未必会完全记载下来。这位“裴君”所处的年代正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时,政权更换频率很快,对于他的真实身份碑文并未完全记载。再者,《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所编撰,有些历史是通过前朝人口口相传而来,并不是完整的记述,因此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历史空白。
然而,面对众多空白和疑惑,历史学家们仍在捕捉石碑留下的蛛丝马迹,寻找尘封已久的历史真实。考古专家、成都市博物院院长王毅表示:“两通汉碑可以弥补史料的盲点,让曾经被人遗忘的伟人事迹大白于天下。此外,天府广场两通汉碑的发现,不光证明成都曾是汉代的全国五大城市之一,还可以推断出早在汉代,天府广场就是城市的中心区。”
到目前为止,成都市的考古专家所持的观点也与山西省的历史学家相一致,考古学家仍未给出正确可靠的答案,“裴君”在大众的视野中仍是一个谜。杨帆介绍,关于这通汉代石碑与碑上文字的学术研讨会,即将在成都举行,“裴君”之谜也许会在那个时候解开。本报将对此事的进展进行跟踪报道,为读者解开“裴君”之谜。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