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丝剥茧3小时 598年前的"天官"在昆明"复活"(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昨日,从正义路施工现场发现的一尊古老铸像揭开神秘面纱。云南省收藏家协会、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小心翼翼地用棉布拭去古老铸像身上的尘土和铁锈,经过三个小时的抽丝剥茧,明朝永乐年间昆明城里的天官“复活”了。一尊598年前的天官造像浮出土面。

正义路工地挖出神秘铸像

从7月12日开始,昆明正义路、光华街、文庙直街交汇处的“老街改造项目”进入半封闭施工阶段。这尊天官铸像是昆明某中学教师蔡先生从施工现场获得,发现地点大致位于光华街、正义路和马家大院交接的施工区,蔡先生花了1200元从一个施工者手中买下了这尊铸像。“这个人物形象非常奇特,表面还有一些看不清的文字,也不知道铸的究竟是谁?写的是什么?东西到底是不是真的?只有请专家鉴定分析了”。

598年前先民捐资造天官像

云南省收藏家协会组织对造像现场鉴定,省收藏家协会李德昆会长、戴天飞副秘书长主持鉴定工作,云南省佛像鉴定专家杨爱民先生等分别从不同侧面提出了指导意见。首先,细致分析肯定了这尊铸像为铁质,是武将造型,高30厘米,宽20厘米。专家分析器物表面包浆物后认定,这是达到一定历史年代的文物。

在放大镜下,微弱的“大明永乐”字样从锈面下映射出来,这让专家们很激动。李德昆默默念叨着:“永乐,这是明代早期的东西,太少了。那时受洪武皇帝朱元璋对开国大臣态度的影响,永乐帝为大将立像的可能非常小,如果是永乐帝为其父洪武帝立的像,那就是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文物了”。揣测归揣测,铁铸像背后的故事要用证据讲述,由于年代太久,铸像底座上的很多文字已经腐蚀剥落得面目全非,专家耐心地一点点擦拭和恢复着。

大约三个小时后,经过仔细辨认,造像底座上的文字基本有了大概意思,这尊铁铸像是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6月,一个叫苏谦的昆明人捐资造的天官像。虽然不是最先猜测的开国武将、皇帝等政治人物,历史价值有所降低,但这尊有近600年历史的天官像同样见证了古代昆明人有别于中原文化的信仰、崇拜和生活。

昆明版天官与国内天官造型不同

从云南省道教协会有关专家处了解到了这尊昆明天官的独到之处:天官全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被当时的百姓奉为“福星”,达官显贵建屋立业多供奉天官。

昆明发现的这尊天官像和国内大多数地方的不同:国内很多地方天官都拜明嘉靖人邹应龙,昆明天官虽然目前不知是谁,但年代比邹应龙早了一百多年;国内其他地区天官多是文官造型,容貌和蔼可亲,而昆明天官却是蟒袍麟甲、威武庄严。

在明朝至清末,昆明天官发现地周边为大道观扶佑宫,当时道教在正义路、光华街、南屏街、顺城街等范围都影响较大,特别是商人更为信奉,因此在这一区域发现天官像也在情理之中。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