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疑似建文帝墓是明古墓群 村民要把墓守到底
疑似建文帝墓走出了告别“疑似”身份的第一步。
今年4月,永康市花街镇柄坑村村民有了惊天发现,依照族谱记载,村后山明初先祖的坟茔中,很可能安睡的就是消失在宫廷大火中的明王朝第二位主子建文帝。
接下来的日子,为了疑似建文帝墓的安全,全村百姓自发昼夜24小时搭帐篷守墓。5个月的坚守,他们挨过了世人质疑的目光,熬过了近40℃的酷暑,昨天,300位柄坑村村民看到了曙光。
连村子的白发老太和黄口小儿,都在传阅一张盖着红印章的纸。永康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在村民们文物认定请求的回复函中说,经文物办实地调查,认定陈龙彪夫妇墓等四座古墓是一处保存基本完整的明代古墓群。陈龙彪是柄坑、阔塘两村陈氏村民的先祖,其他三座古墓中,安睡的是他的三个儿子、儿媳。
看到这些文字,柄坑妇女主任陈美秋激动落泪,“100多天,风雨无阻,冒酷暑忍蚊叮虫咬,遭白眼,不离不弃,终于有了结果。”
昨天,村民们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古墓的未来。大家的态度是坚决的,“不管古墓里是否睡着建文帝,守墓将世世代代进行到底。”
常态化的守墓人力配备是白天两人,夜间三人,一周换一拨。天快凉了,四处透风的帐篷没法呆,村民们凑了5000元,要在古墓旁盖个永久的简易房,20平方米,供守墓人专用。
酷暑过后,每个周末柄坑村都要迎来客人,少则二三十,多则上百,有城里老师带着学生来的,有金华市民拖家带口来的。
世人对古墓这么有兴趣,如果光看几个坟头似乎对不住客人。村民们谋划盖一个纪念馆,把族谱、画像等和先祖有关的物件放进去。纪念馆规划盖300平方米,加上配套的200多米水泥马路,总投资至少30万元。
至于纪念馆的名字,如果能叫建文帝纪念馆自然最好,若实在无法确认墓主人,就叫陈龙彪纪念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