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考古探寻汉代侯国城池

近日,一支多人组成的考古队进驻南京六合区雄州镇,开始勘探古代棠邑侯国城池遗址。考古人员称,他们希望这次工作能够确定棠邑侯国城池的位置,然后申报国家文物部门,由鉴定专家来考察确认。

两年前村民挖鱼塘挖出大量陶罐

昨天上午,记者随几位文物专家赶到该村时,几名考古队员正冒雨工作。他们蹲在一片村民自留地里,用小铲翻动泥土,看到“可疑”物品,就捡起来仔细端详。这里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破碎的陶片、地砖和瓦当。

据村民介绍,2005年4月中旬,当地一位农民在自留地上挖鱼塘时,无意中挖出了大量的陶罐、铺地砖、瓦当等。后来有文物专家来查看鉴定,称这些带纹路的陶罐、瓦当、铺地砖均为汉代文物,距今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之后,考古工作者曾先后两次赶往雄州镇调查遗址现状。

棠邑城是南京最早的城邑

从事二十多年考古工作的六合区文化局文物科科长蔡明义介绍,六合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下令拆城,此城一度消失。到了西汉王朝,基本上继承的是秦朝的制度,不建城池。老百姓没有安全感,怨声载道。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朝廷接受了百姓的请求,下令县以上级别的地方,必须建城邑。此时六合成立了棠邑侯国,当年年底开始建城。据文物专家考证,它比史料记载的南京最早的城池———越城还早87年。西汉时期,棠邑侯国已非常繁荣,到了六朝时期,棠邑侯国城池仍在继续使用。后来逐渐衰败。现在的六合区老城,是宋代重建。至于棠邑城城池遗址具体地点在哪里,目前还不清楚。

曾出土过大量文物

据蔡科长介绍,雄州镇的西汉时期大型遗址属当时的棠邑侯国所在地,占地约200万平方米左右。他曾查阅了1965年南京市博物院在灵岩镇 现合并到雄州镇 考古发掘报告,南京市博物院考古专家,当时曾在该遗址上发掘出铜钫、铁斧、铁竹、铜锭、四铢钱、五铢钱、铜作坊、楠木等大量的珍贵文物。“文革”时期,该遗址的考古工作被耽搁下来。以后,该遗址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淡去,有的地方还盖起了房屋、种上农作物。

前年,考古人员对这一范围进行了走访和勘察,同时查找历史文献,从而确定该遗址与1965年发掘文物的地方同在一个遗址区域内,断定它就是史书上记载的并消失了2000多年的西汉时期的棠邑侯国遗址。据考古队员陈大海介绍,目前确定的西汉棠邑侯国遗址主要在附近峨嵋河以南200万平方米的范围,考古队开展工作十多天来,首先在峨嵋河附近考察。现在他们一边大量查阅历史资料,一方面进行实地勘察,希望能找到棠邑城城池。

根据露在地面的汉代瓦当和墙基,足以确认该遗址就是消失了2000多年的西汉棠邑侯国城池。但考古工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要想确定城池,就必须找出城池的范围、轮廓以及地下文物。如果考古队初步确定了城池位置,他们还必须向国家文物局正式申报,由国家文物局的鉴定专家来进一步考察后,才能正式确定棠邑城城池遗址。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