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三座墓仅挖出5枚铜钱 印证"薄葬"习俗

均为鼓浪屿明清墓葬,发掘结果印证古时沿海“薄葬”习俗

鼓浪屿观海园内共有7处古墓葬,由于鼓浪屿有关单位准备对其进行重新开发,于是请来厦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考古专家和工作人员对观海园内的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昨日,考古人员经考察后选择了其中3处保存较完好的古墓葬进行发掘,结果,考古专家仅在这三处墓葬中发现了5枚铜钱,印证了古时沿海“薄葬”的习俗;尽管随葬品未有大的发现,但考古专家表示,这些古墓葬的形制颇为特殊,对考古工作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昨日发掘的古墓葬中,于昨日上午完成发掘的两座墓葬根据碑文分别建于明代天启年间和清代康熙年间;而下午发掘的一座双室墓则建于明万历年间,本次考古所发现的仅有的随葬品——5枚铜钱就是从这座墓葬中发现的。除了康熙年间修造的墓葬之外,在另外两座墓中,考古专家都未发现棺钉,也就是说,死者下葬时,没有棺柩,是真正的“土葬”。

虽然收获甚微,可那座夫妻合葬双室墓却引起了考古专家的兴趣。这座墓葬规模不大,高1.8米,宽1.5米,高也仅有1米;形制也简单,墓室中间以一段矮小的土墙隔开,男女墓主人各据一侧。有趣的是,它与我市其他已经发掘的明代墓葬很不相同,为防海盗和倭寇,一般的明代墓葬均以三合土夯成,并以砖砌墓室;而这座墓却罕见地以石板为顶,墓室四周也仅用泥土夯实。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仅在死者的头和脚位置发现了铸有“万历通宝”字样的5枚铜钱,堪称沿海“薄葬”习俗的最佳印证。

考古专家告诉记者,算上文保中心不久前在鼓浪屿日光岩山脚下及鼓浪屿北部地区发现的明代古墓葬,鼓浪屿岛上已发现了4座明代墓葬,这说明早在明代,鼓浪屿上就有不少定居的人口,因此,这几座古墓葬的发掘可以说是为鼓浪屿的开发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根据昨日发掘的三座墓葬的碑文所记载,墓主人姓洪和陈,可见这是开发鼓浪屿的较早姓氏。

专家还表示,这些墓葬除了修饰一下墓地地表之外,都未运用三合土和墓砖,这说明当时鼓浪屿上的经济并不发达,鼓浪屿上也没有合适的粘土可以烧制墓砖,再加上与厦门岛之间交通不便,所以当地居民就因地取材,利用石材打制成墓顶。这种因陋就简的丧葬习俗也为考古人员提供了厦门古代新的墓葬资料。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