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广场东汉简牍 15层叠压文化堆积昨清理完毕

昨天,记者从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发现近万枚东汉简牍的五一广场古井考古发掘进展顺利,在清理了上面的文化层后,目前已开始对埋藏简牍的古井进行发掘。

记者在现场看到,古井内填土为灰黑色,土质粘软疏松,与古井外淡黄色的原生土有明显区别,考古工作人员用小锄和小铲,小心翼翼地清理古井内的粘土。在各文化层出土的文物中,有刻了莲花图案的汉代和唐代建筑瓦当,唐代开元通宝和宋代元丰通宝上的字迹清晰可见。一片残缺的明代白色瓷碗底上,“府宫内”三字清晰秀美。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此次考古发掘领队黄朴华介绍,其全称应是“吉府宫内”,是明代吉王府内所用之物。

据了解,7月11日开始,挖掘机械以古井所在位置中心为基点,自路面上方开挖6米×8米的方坑,破除路面结构层并清除近现代渣土。至7月22日,中铁十二局施工人员根据要求,对发掘方坑内近现代扰乱层进行挖掘,并对方坑四周分两层先后进行护壁。7月22日至8月5日,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人员对方坑内文化堆积层进行了考古发掘,由上至下共发掘15层叠压的文化堆积,依次清理了清代、明代、宋代、隋唐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层,并出土一批各时期的陶瓷器等文物。目前,方坑内发掘深度已达3.8米。至8月5日,直径4米的古井井口露出。

在昨天上午对古井的发掘中,陆续出土一些瓦片、木质建筑构建,并可以从泥土中看到类似简牍的东西。据黄朴华推测,古井中散落了不少废弃的堆积,有可能就是用来窖藏的井。他表示,发掘到简牍层后,将采取“整体切割或分层揭取”方法予以发掘保护,即如果简牍数量多且分布集中,就采取整体切割的方法,将古井整体提取回库房,再在室内按照文物保护相关要求进行清理和科学保护;如果数量不多分布散乱,就对古井从上往下一层层清理。

天气的变化无常也增加了发掘的难度。黄朴华说,由于前晚大雨,昨晨方坑内积水超过50厘米。而墙面和地底渗漏的水,也给发掘造成一定的困难。接下来,考古工作人员将继续对井内堆积进行科学发掘。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