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迄今出土第二大端砚面世 墓主可能是读书人

广州汉唐古墓:六朝生活时尚尿壶虎口大张(组图)
广州迄今出土第二大端砚面世
考古专家在向记者讲述这个古墓群的文物来历。刘力勤 李创/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墓群出土的唐代端砚。
广州迄今出土第二大端砚面世
青釉虎子釉质保存较好,做工精美。

昨天,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了西湾路的新发现,在机务段发现一个西汉—唐代古墓群。本报记者前往采访,发现了器型独特的出土文物。有趣的是大部分墓主的身份都是非富即贵,至少也可以相当于现在的“中层人士”,墓葬中发现了迄今为止广州出土的第二大端砚。考古专家推测,墓主很可能是个读书人。

墓主或为文士或为才女

“这是至今为止广州市出土的第二大的端砚。”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马建国告诉记者。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方端砚器型古朴典雅,箕形,表面光滑,青黑颜色。考古专家推测,该墓主人应该是一位文士,因为随葬品中一般都少见到端砚这样的文人用品。

考古专家说,唐代流行薄葬,这个墓也是薄葬,随葬品并不多。除了砚之外还有一个铜镊子、一张买地券,还有一些罐子,可惜的是买地券上面的字都已经看不见了,考古专家猜想当时应该是用毛笔写上去的,所以现在经过年月侵蚀已经完全看不清楚了。和这方端砚同一个墓出土的还有一个铜镊子,考古专家说,这个铜镊子可能是古代用来钳眉毛用的。但无法得知这镊子是女子使用的,还是男子使用的。若是女子使用,那此女子定是才女;若是男子,那此男子该是相当爱美之人。

出土尿壶造型为青釉虎子

这次发掘地处广州市西郊,古时更是比较远离市中心,专家表示在广州市西部发现这样的墓葬群还是比较少见的,对完整了解广州市的发展有比较重大的意义。考古专家说,在从西汉到唐末近千年的时间里,大家都“扎堆”将自己的人生归属此处———专家甚至笑言古人只懂风水不懂考古,因为其中有一些墓甚至是和其他的墓穿插在一起,但由此也可以看出此处古时必是“风水宝地”。

在其中一个东晋的墓中,有一件青釉虎子十分引人注意。这件青釉虎子,保存完整,釉质精美,器型丰满,做工精湛,用十分写意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老虎的头部、尾部和腿部,看起来就像一头憨憨的小老虎,十分可爱。广州市考古专家马建国提到这种器型的壶在广东这边出土比较少,是尿壶的一种,但在北方还是比较常见,虽然这并不能佐证墓主是北方人,但是起码说明了当时中原文化对这边的影响。

此外,还有一个东汉时期的三足鼎在墓葬群中出土,但这个鼎只有十几厘米高,盖子上有3个提耳、底部有三足,做工很细致。考古专家指出:“鼎在中国古代一开始都是作为礼器的,先秦时期的很多鼎都是这样,但是后来慢慢地也都变成实用器了,这件应该就是一个实用器,可能用来装食物。”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