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西古墓群已发掘完毕 “眉夹”长绿铜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东晋时期的青釉虎子陶器

广州72座古墓出土640件文物 古代“眉夹”长了绿色铜锈

广州城西古墓群发掘完毕,对研究广州古墓形制、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昨日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西湾路机务段大街广州机务段工地古墓葬群发掘完毕,72座古墓清理出土软陶、釉陶、玛瑙等重要文物标本640余件(套)。

据悉,这也是近年来广州城西发掘古墓数量、出土文物最多的一次,对研究广州古墓形制、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72座古墓跨汉唐多朝

考古现场在机务段大街广州机务段工地,位置比较偏僻,“藏身”一片居民区内。该工地的发掘始于去年6月,期间因施工的需要,分两期完成。目前,工地古墓葬群发掘完毕,即日交还施工方。

据考古所罗工介绍,发掘全为墓葬,古墓数量多、分布密、跨度长,是此次考古的特点。72座古墓为西汉、东汉、晋、南朝、唐代(南汉)各时期,墓葬形制不一,有各时期特点。其中一块位置,甚至出现了三个朝代古墓的“混居”——这说明该处位置是旧广州城西的一个风水宝地,“风水好,成为不少古人死后选中的墓葬地”。

代号M67的为东晋的古墓,呈“中”字形砖室券顶墓,墓坑全长6.36米,宽1.5~2.7米,分甬道、前室、后室。该墓墓砖正面为网格纹砖,部分侧棱上有纪年,为墓葬的年代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古代“眉夹”长了绿色铜锈

因年代久远,古墓棺材尽失,但还是清理出土了软陶、釉陶、玛瑙等重要文物标本640余件(套)。青釉虎子、箕形端砚是其中很有看头的两件,“形制特别,保存完整,十分难得”。

记者看到,青釉虎子是一个东晋时期的夜壶(俗称尿壶),其器形丰满,用夸张的手法、写意出虎的头、尾、腿,栩栩如生,笨拙可爱。考古人员表示,“该器物做工精美、讲究,主人非富即贵”。

箕形端砚呈簸箕造型,长近20厘米,宽10余厘米,底部一侧有凸起,起支撑作用。这是一方唐代端砚,有1200年历史,体形较大,十分少见。

铜镊、铜镜,则显示了古人的“爱美之心”。这两件出土的文物均长了绿色铜锈,但依然可以看出其上雕刻的精美花纹。其中镊子和现代人所用的眉夹无论是造型还是大小,没有太大差别。考古人员推测,这是古人所用的一套“行头”,“对着镜子夹眉毛,装扮一下”。

出土文物中除了鼎、罐子、灯、温酒樽等实用器具外,还有仓、灶、屋等明器(即冥器,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明器多为陶土制成,看起来十分朴实。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