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作宾2

董作宾(1895-1963)中国现代甲骨学家。字彦堂,又作雁堂,别署平庐。河南省南阳县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3月20日),1963年11月23日卒于台湾省台北市。1923-1924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研究生。1925-1927年,先后在福建协和大学、河南中州大学和广州中山大学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1928-1946年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历任通信员、编辑员、研究员及代理副所长等职。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7-1948年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客座教授,1949年以后兼任台湾大学教授,1956-1958年任香港大学、崇基书院、新亚书院和珠海书院研究员或教授。

董作宾在1928-1934年间,曾8次主持或参加殷墟的发掘,随后专门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由他主编的《殷墟文字甲编》(1948)和《殷墟文字乙编》(1948-1953)二书,共选录抗日战争以前1-15次殷墟发掘出土的有字甲骨13047片。1931年,他在《大龟四版考释》一文中,首先提出由“贞人”可推断甲骨文的时代。1933年又发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全面地论证甲骨断代学说,将《大龟四版考释》中的八项断代标准,进一步确定为: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书体十项标准;并将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划分为武丁(及其以前盘庚、小辛、小乙),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定,帝乙、帝辛5个时期。从而使甲骨文的研究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还根据甲骨资料,探讨殷代年历之学,著有《殷历谱》(1945)。

董作宾的学术论文共计约200篇,内容除甲骨学外,涉及商代历史的许多方面。世界书局和艺文印书馆出版有《董作宾学术论著》(1962)和《平庐文存》(1963)。近年艺文印书馆又出版有《董作宾先生全集》(1978),分甲、乙编,凡12册。

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