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筛状眶和多孔骨肥厚考察中国古代人骨上的贫血现象

贫血现象在人类头骨上呈现的是一种密集的孔状 (图一;图二),这是骨髓腔扩大和皮层体积减小的结果。这种损伤如果出现在头骨的枕骨、额骨和顶骨上, 称为多孔骨肥厚,如果出现在眼眶顶壁,则称为筛状眶。

筛状眶和多孔骨肥厚是否具有相同的病原学,目前还存在不同的认识, 如欧洲的人骨资料反映出筛状眶比多孔骨肥厚出现更频繁,在英国的人骨资料中,头骨上的多孔骨肥厚症状很少见,而筛状眶更为普遍,为此一些欧洲学者认为这两种损伤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可能有不同的病原学[1 ]但北美的人骨资料显示出筛状眶和多孔骨肥厚具有关联性,即眼眶不出现的话, 头骨上一般也不会出现,而且眼眶和头骨损伤在X光片上很相似,表示这两种情况可能有相同的病原因素,而筛状眶比头骨上的多孔骨肥厚出现频繁可能意味着头骨的损伤表示贫血程度更严重[2 ]。

一般认为,筛状眶或多孔骨肥厚现象与缺铁性贫血有密切关系有研究指出,很多地区的农业社会人群表现出较高比例的多孔骨肥厚症或筛状眶[3 ],原因在于, 从采集狩猎经济向农业转型过程中,人群的饮食更多地以谷物代替了动物蛋白而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其原因可能包括四个方面:其一,肉类比谷物包含更丰富的铁;其二, 肉类中的铁比谷物中的铁更容易被吸收,即肉类中铁的亚铁状态无需在胃里加工就可被直接吸收,而植物中的非亚铁形式的铁很难被利用;其三,肉类中的一些成分能够促进铁的利用;其四,很多重要的谷物如大米、小米和玉米中都含有铁吸收的有效抑制剂, 如植酸。

……

原文发表在《考古》2009年第10期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