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弓射鹰吓退众敌 鹰顶金冠饰见证契丹与汉交流

即将于7月10日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展的“草原牧歌——契丹文物精华展”中,这尊来自匈奴贵族的鹰顶金冠饰,曾以其精美影响了中原贵族的审美。图/湖南省博物馆提供
将在“草原牧歌——契丹文物精华展”中展出的一尊来自匈奴贵族的鹰顶金冠饰,曾以其精美影响了中原贵族的审美。此金冠饰于1972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阿鲁柴登出土。冠高7.1厘米、额圈直径16.5厘米,冠顶为展翅的雄鹰站立在狼羊咬斗的半球形体上,冠箍由三条半圆形金条榫铆插合而成,上雕卧虎、盘角羊、卧马等。专家推测,此金冠饰应是匈奴王或酋长的冠饰。而在此次展出的文物中,鎏金龙戏珠纹高足银杯则再现了中原对契丹文化的影响。
在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飞翔的雄鹰承载了当地人对自由的向往。曾经雄霸草原的契丹人,将雄鹰的形象融合在自己的衣食住行里。即将于7月10日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展的“草原牧歌——契丹文物精华展”中,一尊来自匈奴贵族的鹰顶金冠饰,就曾以其精美影响了中原贵族的审美。
弯弓射鹰吓退众敌
作为契丹的一支,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部族,又称胡,其名始见于战国文献。1972年,这件鹰顶金冠饰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出土,冠高7.1厘米、额圈直径16.5厘米,由冠顶和冠箍两部分组成。冠顶为展翅的雄鹰站立在狼羊咬斗的半球形体上;冠箍由三条半圆形金条榫铆插合而成,上有浮雕的卧虎、盘角羊和卧马等。专家据此推测,此为匈奴王或酋长的冠饰。
“游牧和狩猎生产方式的特点就是对生产对象的征服性和驾驭性,征服和驾驭的结果就是人成为胜利者、王者和霸主,就像立于高处俯瞰大地的雄鹰。”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郑曙斌介绍说,在契丹人看来,雄鹰是自由与力量的象征,能够驯服雄鹰者,方为英雄。有关于此,草原上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成吉思汗年少时,曾遭遇同族追杀。为挫退敌人,成吉思汗灵机一动,稳坐马上,向着天空,拉弓射箭。顷刻,一只雄鹰应声落地。对方见成吉思汗箭法精准,吓得不战而退。
金冠饰见证文化交流
鹰顶金冠饰也是契丹与汉代文化交流的见证。郑曙斌说,匈奴人使用的这种冠饰,战国时期曾传入中原。后者将冠上的雄鹰改为赤雉的长尾,成为达官贵族喜好之物。
而在此次展出的文物中,鎏金龙戏珠纹高足银杯则再现了中原对契丹文化的影响。这件于1954年在内蒙古辽驸马赠卫国王墓出土的饮酒用具,内沿、足缘錾刻一周羽纹;杯内底部錾刻团龙戏珠纹,周围錾刻羽纹和连珠纹一周。“银高足杯不是中国传统器形,受到了罗马-拜占庭器物的影响,在唐代非常流行。且杯上的纹样,是唐代独特的装饰风格。”
郑曙斌认为,目前发现的唐代银高足杯均是唐代前期中国自制的一种饮酒具。“契丹作为称霸北方草原的少数民族,饮酒之风也是异常盛行。他们所使用的酒器继承了唐代饮酒器的特点,类型多样,工艺精湛,内涵丰富,体现了对草原之外文化的吸收、交流与融合。”
7月10日至10月10日,鹰顶金冠饰、鎏金龙戏珠纹高足银杯等114件(套)契丹文物将在湖南省博物馆展出,其中包括著名的陈国公主墓、耶律羽之墓、吐尔基山墓三大墓葬所出土的文物精品。它们将重构失落的契丹文明,为市民拉近时空的距离,感受扑面而来的草原气息。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