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找到“大邑白瓷”?成都琉璃厂窑埋有多少谜团

最近数月,市民李先生惊奇地发现古玩市场上集中出现了一批出自琉璃厂窑的瓷片,而在他的记忆中,成都老琉璃厂在古代曾是一个面积很大的民窑。眼看着周围逐渐盖起高楼,李先生和朋友都十分担心,如果这一片古窑址永埋地下,那古陶瓷圈内一些对琉璃厂窑的疑问就永远找不到答案了……

发现了线索

最近数月古玩市场上集中出现的唐代瓷器残片,据陈先生初步判断,都是出自成都的古琉璃厂窑。而琉璃厂窑由于还没有进行过正式发掘,所以权威的资料相对较少。李先生找到卖货人层层追问,最终证实了自己的判断,这些唐代瓷片确实出自琉璃厂窑窑址,并且还是在最近才挖的。窑址就在成都的东面,李先生赶紧找来自己的朋友,四川省收藏家协会符副会长一起,于本月16号驱车前往琉璃厂窑窑址。

报告考古队

在成都东面的老成仁路附近,车子左拐右拐来到了原来的老成都针织厂所在地,如今的厂房早就不在了,通过敞开的一堵砖墙,一大片空地上杂草丛生,地上赫然出现了好几个被挖开的大坑,坑口周围的泥土中满是碎瓷片,而在近一米深的大坑里,碎瓷片更是数不胜数。

走进空地深处,地面上依稀可以看到画有白线,原来这里是个球场坝,斜对着球场的一个大洞周围,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碎瓷片,除了壶嘴、壶盖、瓶、炉、罐等各种残片外,还有不少烧制用的工具。从器物的造型和装饰工艺来看,李先生和符副会长都认为像是唐朝的残片,而且器型丰富,种类很多,除了单色釉,有些瓷片上还出现了先刻再画的刻绘技艺。据窑址现场看到的情况推断,李先生猜测琉璃厂窑沿用的时间已超过千年,从隋唐时期一直延续到明末清初。这个窑址到底有多大,是眼前的一大片空地,还是传闻中的几百亩甚至上千亩?脚下的土地里是否还保存有完整的器物?当天,他们就将此事告知了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

又有新发现

第一次探访古窑址过后,李先生激动的心情一直不能平复,成都市内能有如此大规模的古代窑址,而且沿用时间这么长,实在少见。眼看着周围的高楼越盖越多,他非常担心这里会湮没在一幢幢高楼下,成为永远的秘密。尤其是第一次来就意外地发现了一小片白瓷残片,紧接着第二次来,他又发现了一块较大的白瓷碗残片,两次发现让李先生兴奋不已。

提到白瓷,李先生说,能在这里发现白瓷,确实非常意外。因为杜甫曾有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但诗中提到的“大邑白瓷”窑址却至今尚未发现,除了彭州市的磁峰窑,四川范围内,在窑址上发现白瓷的至今还没有。拿着手里的白瓷碗碎片,李先生大胆地猜测,如果能进行正式的发掘,在琉璃厂窑有可能会找到“大邑白瓷”。

将正式发掘

接到符副会长的电话之后,本月20号,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的冯先成很快组织了工作人员,到窑址现场进行了勘察。据初步勘察情况来看,这个民窑主要烧造一些民间的生活用具,质量和等级上肯定比不上官窑,但具体面积有多大,还无法判断。目前此事已经上报给相关领导,可能在近期就会对琉璃厂窑进行正式发掘。

据冯先成介绍,琉璃厂大约是从隋唐时期断断续续地一直使用到明末清初,在使用时间上也是比较长的,但这个窑是不是四川省境内使用时间最长的,在发掘前还不好下结论。不过琉璃厂窑的规模在当时来说是相当大的,至少都有几十个窑同时在烧,遗憾的是没有进行过正式发掘,资料都不是很完整。

冯先成表示,先期发掘很可能会从球场坝的废弃物堆放地开始。前两天曾有三个人因为擅自到窑址挖掘,被派出所挡获。目前,工作人员已经对古窑址进行了保护,同时展开了正式挖掘前的准备工作。

谜团还很多

堆放废弃物的场所已达几百平方米之广,那么围绕在其周围的窑址面积到底有多大?如果汉陶和汉砖并非建窑之用,而是由琉璃厂窑烧制,那么这个窑的始烧年代是不是又要提前?连续发现的白瓷是否就是杜甫诗中提到的“大邑白瓷”?又是否在此烧制?李先生和同样爱好古陶瓷的朋友们对琉璃厂窑还有很多的疑问,希望这次发掘能为大家解开这些谜团。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