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明代“朱熹木刻像”保存完好 系楠木所刻

3日,建阳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青年收藏家李泉弟十分高兴地告诉笔者,他收藏了两块楠木雕刻的十分珍贵的古代文物,一块是“考亭朱文公遗像”,一块是“紫阳堂”牌匾。

楠木雕刻的朱熹画像宽度68厘米,高度168厘米,系由两片上乘的楠木所刻,合拼而成。画像顶端书写“考亭朱文公遗像”,画像中朱熹头戴宋代学士帽,左眼额分布七星痣,面容慈祥宁静。画像上方刻有朱熹“从容于礼法乎”书法手迹,下方是宋代理学家陈亮、熊禾、赵如腾等人对朱熹生平和理学思想的记载,尾端为明代御史杨肆知题记。画像背面也刻有朱熹手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紫阳堂牌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考亭朱文公遗像木刻。

李泉弟认为,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块朱熹木刻像,据考证有400多年历史,应该刻成于明代,当为朱子后裔为缅怀先贤所刻制。

紫阳堂牌匾也为楠木所刻,宽198厘米、高80厘米,保存完好。李泉弟说,紫阳堂是朱姓堂号之一。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14岁的朱熹,奉母定居于崇安五夫里(今武夷山市五夫里镇),投靠义父刘子羽。刘子羽为朱熹母子构筑楼宅于潭溪之畔,屏山之麓,朱熹故侍奉慈母安居此地。因为,朱熹的祖籍是徽州婺源(江西婺源),有一山名叫紫阳山,为表示不忘先祖,他命名新宅为紫阳楼,其厅堂为“紫阳堂”。

今年是朱熹诞辰880周年的日子,李泉弟说,这两件宝物先前均应为朱子后裔家族所持有,所以他欢迎朱子后裔观瞻其收藏的“考亭朱文公遗像”和“紫阳堂”牌匾,以寄托思念,缅怀先贤。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