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本族谱藏阁楼76年保存完好 国内非常少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李朝高和《龙船港李氏七修族谱》。李春璞/摄

记者昨日在株洲市民李朝高家中看到一套保存完好的《龙船港李氏七修族谱》,族谱共52卷40本,印制于1934年。这40本族谱一本不少,一页不缺,只有几页有少量虫蛀,且不影响阅读。据了解,目前在国内像这样保存完好的李氏家谱非常少见。

225套族谱仅剩这一套

据了解,这套族谱上记载人数有26000余人,其中第1至20卷为齿录,并有源流序、文艺、旧谱序跋、族规、家法、列传、寿文、制诰、家规、家训、法规、刑法、碑志、墓志、衣冠图、墓图说、服制图、学田清册、祭田清册、族学、案约、宗祠、家礼、经理条规等。记者看到,这套族谱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之后,依然完好无损,非常难得。与李朝高同为龙船港李氏后人的李正根目前从事网络工作,他自己创办了一个名为龙船港李氏网的网站,搜集了不少资料。据其了解,目前在国内像这样保存完好的家谱非常少见。当初,族谱共印制了225套,每套都按天干地支进行编号,再由李氏家族各房领取保管。其后历经战乱和文革劫难,如今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这一套了。这还是因为保管这套族谱的族人出身贫农,将其藏在家中阁楼上才得以幸存。这40本族谱一本不少,一页不缺,只有几页有少量虫蛀,且不影响阅读。

完整族谱寻找安身之地

李朝高介绍,龙船港位于现在的株洲县堂市乡楼厦村一带,原属湘潭管辖。族谱序言中介绍了龙船港李氏先人的经历,由江西至茶陵,再由茶陵至湘潭,脉络清楚,流转有序。序言强调:“吾人于提倡民族主义之余,孜孜然成此七修家乘,非敢存部落之思,盖欲由家族固,世界野心家不敢正目而视……以发扬民族精神,提高国际地位耳,岂徒斤斤然于一族人之生娶没葬传记碑铭已哉。”从中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以及对国家强盛的满怀期望。

族谱共记载了23代,其中龙船港李氏第一代为“德护公”,元至正年生,明宣德年没,有子五人,七修族谱时健在的有5000多人。而到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龙船港李氏已经有第29代了。每本族谱厚薄不均,最厚的184张,最薄的只有21张。

据了解,这套族谱目前虽由私人保存,但是毕竟保管条件有限,李朝高他们担心长此以往族谱会受到损坏。“虽然这是龙船港李氏族谱,但更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李正根说。同时,龙船港李氏后人目前正在准备对族谱进行第八次修订,但是缺乏经费。因此,经过他们共同商议,决定寻找一家省级以上的图书馆收藏这套族谱,并支付一定的经费用于八修族谱。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