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年石鱼今回圆明园 发现者述沧桑回归路(1)


1707年,一座皇家园林出现在北京的版图上,它就是圆明园。然而,这处辉煌、奢华的皇家园林并未完整地留存后世,它的名称与一个年份一道,随着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被烙入了中国历史。时至今日,圆明园已整整300岁。今晚,一场回归仪式把10件流落民间近百年的散佚文物迎回了家,为这位集无上荣耀和劫难于一体的清朝“贵族”献上生日贺礼。今天,我们推出一组纪念文字,缅怀和追忆这个超越人类想像力的世界奇迹。
最新消息
10件回归文物显真容
似乎是赶在圆明园300年生日之际,10件流落民间近百年的散佚文物终于回家。“流散文物回归活动首归仪式”也将于今晚8时在圆明园大水法前举行。消息传出后,究竟是哪些宝贝物件回来,引起多方关注。记者通过多种途径,揭开了这10件文物的神秘面纱。
据透露,此次回归的10件文物全部是石雕构件,其中绝大部分位于被焚毁前的西洋楼建筑群落。10件中最为珍贵的当数一对具有西洋风格的吐水石鱼,两条汉白玉石鱼大小一致,身长125厘米,高58厘米。据专家考证,这对石鱼原本位于现在圆明园的标志性建筑大水法前,大水法从乾隆十二年动工,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完成,因此这对石鱼至少有248年的历史。圆明园遭劫后,这对石鱼于上世纪20年代末流落民间,今天终于被有识之士无偿送回了家。同时回家的其余8件石刻文物包括台阶、栏杆、底座等,是由北京电教馆送回的。8个构件中,有6件因雕有精美的西洋花纹,被推测为西洋楼的护栏等,另两件为中式雕栏。
“这是近20多年来,首次成功‘要’回的圆明园流散文物。”发现石鱼的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刘阳感慨地说,“今天,该着它们回家了。”(姜葳)
【探访发现地】
西单四合院:石鱼躺了半世纪
在西单横二条的一处四合院里,此次回归圆明园的两条汉白玉石鱼,曾静静躺了半个多世纪。四合院的主人——今年59岁的赵玉兰阿姨告诉记者,从1971年他们家搬进这间院子起,石鱼就已经在这里了。而据前一家住户说,这对石鱼解放前就在这里了。
几十年来,石鱼“躺”在400多平方米的四合院正中间,两个石座(即须弥座)上,一直没有挪过窝。“我们很爱惜石鱼,没事儿就浇浇水,洗洗汉白玉。家里孩子多,从小就不让他们骑爬,也不准在石鱼上乱刻乱画”,赵玉兰自豪地说:“除了风吹日晒,其他都没损坏。”
赵玉兰记得,家里老人闲话时曾说起,这物件儿是圆明园拉来的。石鱼被发现后,院子的产权单位和圆明园管理处带着红头文件和大水法残迹照片来看实物,并确定为大水法遗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对赵玉兰一家说:“你们保护得挺好,石鱼的纹理、外貌都很完整,看这嘴、眼睛、鱼鳞都清楚着呢!”
这间四合院最多时住过一大户十几口人,许多成员都是石鱼陪着他们长大的。石鱼被拉走后,赵玉兰有点舍不得,“舍不得归舍不得,但国宝是国家财产,我们当然要无条件地回归。”此次石鱼回归圆明园,赵玉兰一家没提任何要求,唯一留下的是圆明园管理处赠予的一套水晶鱼模型。晨报记者 王海亮
发现故事
邂逅石鱼:只因院门开启时的一瞥
从民间发现这对石鱼的人叫刘阳,今年26岁的他已是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说起石鱼回归的故事,刘阳感慨地说,发现石鱼都是因为四合院大门开启时的一瞥。
两次路过锁定圆明园石鱼
那是四五年前,刘阳偶然经过位于西单的一个院落门口,由于是私人住宅,平日通常紧闭的院门正好打开,刘阳扭头一看,正与门内的一对汉白玉石鱼打个照面。研究历史的刘阳意识到这可能是个老物件儿,遂记在脑中。
后来,刘阳翻阅老照片时,两张外国人于20世纪20年代拍摄大水法的两张老照片让他回忆起当年的“惊鸿一瞥”。这是一本名为《十八世纪耶稣会士所作圆明园工程考》的书,根据拉米梯耶·非特洛先生对他的教友莫里斯·亚当的回忆整理出版。书中记载:在20世纪20年代,莫里斯·亚当在中国海关工作时,曾亲自去圆明园调查,搜集到大量有关圆明园西洋楼的文献图片,并且亲自拍摄了大量西洋楼残迹照片,照片上记录了在圆明园被毁前大水法景点有石鱼的存在,这也是目前唯一掌握的关于石鱼的资料照片。
后来,刘阳再次路过那座宅院时,似乎冥冥中注定的一种缘分,大门恰好又开着,随身带着相机的刘阳没敢说自己的真实身份,只说“个人感兴趣”,蹲在石鱼身旁拍了个够。回来跟莫里斯·亚当的照片一对,一模一样。“但那家放石鱼的底座不是原装的,因为大水法上的石鱼嘴朝下,是悬置吐水的。可能当初捎带手从别的地方抄了一个底座。”
石鱼曾经被两拨儿贼惦记过
一对石鱼仿佛落难的公主,流落民间80年后终于回家,令人欣慰的是,这对石鱼至今几乎丝毫无损。
“据我所知,这对石鱼就先后被至少两拨贼惦记过。”担任过西长安街派出所管片民警的打击队队长陈曦对辖区内几处藏有文物的院落格外关照。“就连四合院门口的门墩儿都有人惦记,更别提这对国宝了。”
据陈警官回忆,存放石鱼的四合院是独门独院,但与另一处小居民院相通。一天夜里,几个人进来想要把石鱼偷偷搬出去,幸好被住在外面小居民院的一位派出所职工发现并制止。还有一次,文物贩子趁有住家装修时,塞给民工点钱想把石鱼趁乱搬出来。“多亏了石鱼重,得三四个人才抬得动,动静一大就容易被发现。” (姜葳)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