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I号”打捞顺利 3天后沉井将达预定位置(1)

本报阳江讯 (记者 黄文生 王鹏 翁晓鹏 王广永 通讯员 张文兵 梁文栋 曾岳摄影报道) 打捞南海Ⅰ号的巨型沉井底部昨日已经下压至海底淤泥以下10.5米左右,预计还有3天沉井就将下压到淤泥下12米的预定位置。

昨日上午,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在阳江市委书记陈小川的陪同下,乘船前往南海Ⅰ号打捞现场对工作人员进行慰问,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及省文物考古所的有关负责人对目前南海Ⅰ号的打捞和发现文物的情况进行了汇报。

据介绍,在南海Ⅰ号清凝过程中发现的鎏金龙纹金手镯原来是一对,考古人员在对南海Ⅰ号船舷外侧进行清理时又发现了一只尺寸相同的4两重金手镯。考古人员猜测,两只手镯极可能是一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4两重鎏金龙纹大手镯,后来发现的金手镯表面已被凝结物覆盖。

现场:沉井到位立即挖淤泥

据现场副总指挥王仁义介绍,昨日他们在吊装一块300吨的水泥块压在沉井上,目前总重约1550吨的水泥块已经压在了打捞南海Ⅰ号的沉井顶上,其他备用的两块轻一点水泥块若有需要也将使用。自5月24日对沉井进行静压以来,截至当日中午沉井底部已下压到海底淤泥里面10.3米~10.5米的距离。预计要完全静压至预定的12米位置,尚需要3天时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吊臂提起巨型水泥块准备入水下压沉井。

目前,静压在沉井以下淤泥的压力已达到2580吨,再增加1000吨就基本能使沉井下到预定的位置。沉井到位后,将进行高压灌沙,在其底部形成牢固的水泥挡土墙,避免在恶劣天气下沉井继续下沉或移位。

在沉井下达到预定位置后,并不会立即进行最关键的“海底穿针”——横穿底梁过程,而是将使用清淤船对沉井四周的淤泥进行挖掘,以确保留出足够的位置进行底梁的穿插,并减轻今后“亚洲第一吊”华天龙对南海Ⅰ号起吊时所承载的泥土附着力。

相关专题: “南海一号”沉船将重见天日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