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发现两处新石器早期遗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4日下午,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向新闻媒体发布了新发现的山下周、青阳山两处新石器早期遗址的消息,这标志着金华市婺城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这两处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浙中地区和钱塘江上游新石器时代文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山下周遗址位于金华市婺城区罗埠镇山下周新村北面,由于近年来山下周村实行整体搬迁,经过土地平整及住宅建设后,在一块约1000平方米的狭长的地块上,还保留着约150平方米的小土坡未被推平。文物普查队员去调查的时候,就在小土坡的剖面上发现了夹碳陶片,获得了新石器遗址的重要信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非常重视,立即派出技工到现场进行试掘,在1.4米深的探坑中有四个文化层,相继出土了不同时期的器物。在第二层发现了相当于良渚文化阶段的遗存。在第四层中出土了平底盘、圜底罐、双耳罐、大口盆、穿孔器、石磨棒等新石器早期的东西。其中平底盘接近上山晚期,而器形有所区别;穿孔器在其他遗址中曾有发现,但是象这样微型的确是首次发现;大口盆完全有别与上山的器形,在其他遗址中未曾出土过。山下周遗址出土的陶片、石器与上山遗址、小黄山遗址有很大的共同点,年代相当于上山文化晚期,距今9000年左右。

青阳山遗址位于婺城区汤溪镇下伊村北面约1公里处,山下周遗址西侧约1公里处的台地上,其北面为瀔江(衢江下游)冲击平原及浙赣铁路、西面为厚大溪(古称姑蔑溪、越溪),现为柑桔地。经过试掘,在1.2米的文化层中,上层 有商周时期的硬纹陶;中层出土了大鱼鳍形足鼎、扁侧足鼎等残片,以钱山漾后良渚文化面貌为主要特征,约为4000年左右;在底层还发现了与山下周第四层类似的夹碳黑陶片。在青阳山西北侧及中部还发现了商周时期陶片,也有汉代墓葬。该遗址内容丰富,保存完整,面积约有400多亩。

山下周遗址、青阳山遗址,是浙中地区继上山遗址、小黄山遗址等遗址发现后的重要遗址,也是浙中地区迄今为发现的最西面的新石器早期时代遗址,这些遗址的发现,说明浙中地区是浙江新石器时代的发祥地,也是稻作农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