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禹会村遗址吻合“禹会诸侯”历史记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各路专家在禹墟考古发掘现场考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禹墟出土文物吸引专家鉴赏

1月8日下午,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安徽省文物局等单位近20位考古专家齐聚蚌埠禹墟,研讨禹会村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成果。国家十一五重大科研项目“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负责人、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王巍说,禹会村考古发掘成果显著、令人振奋,该遗址在年代、特征、传说等方面与“禹会诸侯”历史记载的吻合程度超出想象,对确定大禹事迹及文明探源工程有重要意义。

位于蚌埠西郊涂山南麓的禹会村遗址总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是淮河流域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遗址。遗址年代为距今4300-4000年,正是古籍所载大禹治水的年代。《竹书记年》、《尚书》、《左传》、《史记》等多种古籍都记载该遗址与大禹治水、娶涂山氏女、生子启、会诸侯有关。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于2006年开始对该遗址进行勘探,2007年正式发掘,出土大量具有不同地域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特征的文物,并发现大型祭祀台、祭祀坑等特殊遗迹现象,对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在淮河流域的起源和发展有重要价值。

禹会村遗址于2009年10月开始第三次考古发掘,较完整地揭露了遗址核心部分大型夯土台,在三个发掘区域都有重大发现,出土了白陶鬶、黑陶杯、夹砂陶盉等礼器以及史前小麦等重要文物,多项发现填补了淮河流域乃至国内考古空白。各路考古专家当日考察了考古发掘现场,并参观了部分出土文物。专家们研讨认为,从目前发现结果看,禹会村遗址可定性为大型祭祀性遗址,其鼎盛期正是大禹时代且与大禹治水、会诸侯等活动密切相关,该遗址在国内惟此一例,殊为重要,将是揭秘中国古代文明起源、还原大禹及夏王朝前期社会历史面貌的一把金钥匙。王巍在研讨会上说,禹会村遗址一系列出土文物和遗址迹象表明,我们离大禹时代历史真相已越来越近了。禹会村遗址考古发掘研究课题已列入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第三阶段重点项目,下一步将组织多学科专家学者继续进行发掘研究,以期发现更多确凿证据,改写中国历史。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