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远洋船”、赏外销瓷博览“南海I号”博物馆(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瓷器精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瓷器精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游客在“南海I号”博物馆尽情观赏。图/龙成通

博物馆由5个大型椭圆形展馆组成,1号、2号馆为展厅,3号“水晶宫”馆安放“南海Ⅰ号”,4至5号馆为办公人员工作室及“精品馆”。其中3号馆“水晶宫”,高25.5米、长69米、宽40米,其中储海水高度为12米,总储水量为28000立方米,在“水晶宫”四周建成一条环形的“观光走廊”。

前昨两天,“南海Ⅰ号”博物馆试开馆,吸引了来自珠三角等城市以及从上海、北京远地而来的5000多名游客,博物馆人头攒动、热闹非常。

据了解,这次对外开放的博物馆专门划分出海上丝绸之路展、出土文物精品展和本土文物展三大展厅,初步形成海洋文化、陶瓷文化和本土文化等相互交融的展示布局。昨天,记者与游客一起前往博物馆进行探营。

第一站:

领略展馆风采

●展馆介绍:

第二站就是从主展厅进入“水晶宫”,展馆内最受关注的还是“南海Ⅰ号”。游客们沿着环形走廊,透过透明的亚克力胶板可以看到,“南海Ⅰ号”就静静地安放在海水中。博物馆副馆长张万星告诉记者,将来时机成熟,游客可以在观光走廊内看到水下考古人员现场发掘、打捞文物的情景。水晶宫内,游客还可以看到陈列在走廊两侧打捞自“南海Ⅰ号”的瓷器等文物。

记者看到,在展出的近100件精品中,60%以瓷器为主,还有一些漆器、铜钱、锡碗等,而展出的瓷器最为吸引人,主要有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等地的瓷器。其中福建德化窑的宋白釉葫芦瓶、宋白釉喇叭口瓶十分精美,雕花图案流畅,引人注目。

亮点:

看“南海Ⅰ号”船舷

展馆方为满足游客好奇心,在试开馆期间,将“水晶宫”的海水放低,露出60到70厘米左右的船舷,游客在考古平台就可看到“南海Ⅰ号”船舷。据张万星介绍,“南海Ⅰ号”试发掘从今年8月18日开始,发掘的面积只有16平方米,最深的只有1.2米,浅的在60~70厘米左右,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发掘文物200多件,主要是福建德化和江西景德镇的瓷瓶、碗、碟等。目前已经把其中的一些精品放在“水晶宫”长廊上向观众展出。

第二站:

赏外销瓷

昨天,记者走进总投资2亿多元,总面积近13万平方米,矗立在阳江海陵岛十里银滩之上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博物馆外形犹如古船的龙骨,整体既似起伏的海浪,又如展翅的海鸥,与大海相呼应。

记者从展馆外面经过200多米的驾空长廊进入展馆,第一站便进入主展厅,该厅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介绍了从汉代2000多年以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等历史。“真伟大!想不到在2000多年前,先人们便驾驶着古船,乘风破浪,远渡重洋进行海上贸易,把中华文明传到世界各地。”来自佛山的游客肖先生向记者说。

亮点:

“驾船出海”过把瘾

在展馆其中一个展室里,挤满了游客,他们正在“驾驶”着一艘远洋帆船,行走在远古的“海上丝绸之路”上。原来这是一艘仿真船只,展览方为了更真实展现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特设了这艘仿真船只。游客站在操作台上,前面是一幅幅大海幻灯画面,乘客“驾驶”“船只”把握方向盘,经过道道险滩,避开重重急流巨浪,终于到达他们的目的地,进行自由贸易。

刚“远航”归来的乘客陈先生说,能亲身体验当时海上的惊险,不虚此行。

第三站:

看周亨铜鼓

随后,记者进入博物馆2号展厅,这里展出了几十件阳江本土文物,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要数周亨铜鼓。铜鼓的真品用透明玻璃罩保护着,旁边还有个仿制品。

据了解,这面铜鼓的年代为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在已发现的古代铜鼓中,周亨铜鼓的鼓面径宽名列全国第三位、广东第一位;鼓身高名列全国第一。从铜鼓的造型、纹饰、鼓耳和立蛙等特征,可判断其属于北流型铜鼓,年代为东汉时期。

大多游客们都满意而归,但一些游客认为,现在还不能目睹南宋沉船“南海Ⅰ号”的真面目,真是令人遗憾。据张万星介绍,目前“南海Ⅰ号”整体挖掘方案已经上报国家有关部门。

据了解,“南海Ⅰ号”展馆开放后,游人可以进入“水晶宫”内,到时可以目睹专家们挖掘“南海Ⅰ号”的情景。

少许遗憾

●票价优惠:

本月24日前,游客可以享受每人40元半价优惠,试业结束后,展馆将增加展览项目,在24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开馆时间:

博物馆从目前至明年2月底,售票时间为早上9时30分开始至下午4时30分停止,下午5时闭馆。明年3月至11月,开馆时间为早上9时至下午5时30分。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