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首现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出土29件文物(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潮汕大地上就已有人类居住!记者昨日从市文广新局文物科获悉,我市潮阳区谷饶镇新坡村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时期遗址,通过考古发掘,共出土文物29件。这一发现,是我市继2007年5月25日发现“南澳一号”古沉船后又一次重大考古发现,将潮汕有人类劳动、居住的历史上溯至3000多年前,大大改写了潮汕历史。获悉这一消息后,市委书记黄志光在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认为这一发现很重要,要求有关部门要保护性发掘,追溯潮汕的文化历史。

今年8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厦深铁路沿线进行文物考古调查时,于潮阳区谷饶镇新坡村虎山南坡上采集到陶器残片。从其形制特点来看,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及商周时期的遗存。调查勘探确认,新坡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

为配合厦深铁路基础建设,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在市文广新局文物科、市博物馆的配合下,于今年8月开始对新坡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为900平方米。经过两个月的考古发掘,已发掘清理出墓葬2座、灰坑1座,出土文物一共29件,其中石器20件,陶器9件。20件石器中,包括14件石锛、3件砺石及3件其他石器。在地层清理过程中,还出土了少许陶片和陶纺轮、小件玉饰物等文物。发掘期间,有新坡村民主动上缴以往在新坡遗址采集的石器。

据市文广新局文物科科长辛国安介绍,通过考古发掘并从出土文物可以看出,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有先民在潮汕大地上居住、劳动,他们懂得使用石锛作为劳动工具,并利用陶纺轮进行纺织生产。

据介绍,新坡遗址的考古发掘,填补了我市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遗址的空白,为粤东地区的考古学研究增添了新的实物史料,同时也为研究粤东地区历史和人类祖先居住、生活、劳动提供有力佐证。市文广新局已将这一发现作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线索予以登记。目前,出土文物已交由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修复。市文广新局正积极向省文物局申请,争取将部分出土文物留在本市,作为市博物馆及潮阳区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下个月上旬,市、区两级文广新局将召开遗址发掘研讨会,并将出土文物进行展示。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