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山崖现奇特古墓 棺木下放石礅用来防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当地文管所初步鉴定是崖墓,可能开凿于清代晚期

近日,平武县文管所工作人员在该县木皮藏族乡境内一处山崖上,发现一座古墓。据初步判断,这处奇特的墓葬为崖墓,可能开凿于清代晚期,在平武境内尚属首次发现。

棺木下放石礅用来防潮

古墓位于木皮藏族乡关坝村木皮组一斜坡上,为人工在石壁上开凿而成,当地人称为“石坟”。该墓呈梯形状、拱形顶、内宽外窄。经测量,墓高2米、深3.5米、前端宽1.8米、后端宽3.2米。古墓洞口被泥土掩埋了一半,封门石已不在,洞口不大,需弯腰才能进去。洞里相当宽敞,放置的两具棺材早已损毁,还能看到墓葬主人的头盖骨以及穿的衣服。两具棺木并排放置,左侧为男棺,从现存骨架观察,男主人双手抱在胸前。右侧为女棺,棺木底部已腐朽,服饰尚能看清。

每具棺木下分别有两块方形石礅,用来支垫棺木以防潮。四壁有5厘米宽的排水沟,环绕崖墓一周。由于该墓早已被盗,文物普查人员未能在墓内发现陪葬物品。距墓葬封门石一米处,有两块仿木结构庑殿顶碑,碑顶已损毁,现只残留碑帽,未能留下文字。文物普查人员从该墓葬的棺木、服饰等推断,此墓可能为清代晚期墓葬。根据古墓位置、形状、结构、建筑风格等特色,文物普查人员初步判断这处古墓为崖墓。

古墓开凿时间可能更早

据介绍,崖墓为古代开凿于山崖或岩层中的墓葬,东汉至六朝,四川地区流行崖墓。但这处墓葬与崖墓又有不同的特色:一般崖墓的墓门仿宅门的木构造在石崖上雕出柱子、斗栱、飞檐,有的在门旁还雕有门阙,而发现的这处墓葬则没有;该墓封门石未像宋代崖墓采用石质仿木构,直接用封门石封门;另外,这处墓葬仿木构的碑离墓冢有一米之远。

在清代时期,崖墓已较为少见,为何会在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平武山区出现?文物工作者称,这处古墓和宋代崖墓有相似之处,古墓的开凿时间也有可能提前到若干年前,不排除为前人开凿、后人再埋葬于此的可能。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