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历史大事:“河套人”化石的新发现

1980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南部鄂尔多斯高原萨拉乌苏河遗址发现了距今3万至6万年的9件“河套人”化石,此次获得的“河套人”化石之多,是半个世纪以来本地区历次发掘出土数量最大的,有头骨残片、下颌骨、肩胛骨、肱骨、股骨、腓骨等。这些化石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现的。

萨拉乌苏河遗址位于鄂尔多斯高原最南端的萨拉乌苏河流域。从这处遗址发现并享誉国内外的“河套人”化石,是远东地区发现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河套人”是中国旧石器时代的一种人类,是鄂尔多斯古人类的代名词,代表早期人类发展的较后阶段,这种古人类的遗骸化石和文化遗存首先发现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参加实地考察的科学工作者认为,“河套人”及其文化的新发现,为研究“河套人”的体质形态、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划分对比华北地区更新世晚期地层、探讨古地理环境、研究鄂尔多斯沙漠的形成和演变,提供了丰富可靠的实物证据。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和地质所及甘肃省博物馆、内蒙古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文化工作站的专家,正在对萨拉乌苏河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研究。

据资料显示,1922年至1923年间,法国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德日进在这里发现了一颗小孩门齿化石;后来,中国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把采自萨拉乌苏河谷地面上的两件股骨、一件肱骨化石归属于“河套人”;上世纪五十年代中至六十年代初,内蒙古博物馆也在这里发现两件顶骨、一件股骨化石。

继桑志华等人发现“河套人”之后,我国科学家又多次对萨拉乌苏河遗址进行了考古和地质考察,截至目前已发现至少10个较为集中的化石出土地点,分布在萨拉乌苏河沿岸约40公里的范围内。另外还有一些零星发现。共发现人类化石、石器等文化遗物600多件,其中保存在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的有200余件。

据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河套人”是生活在距今7万年至14万年前鄂尔多斯高原的古人类群体,目前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所知时代最早的晚期智人,也是探讨亚洲现代人直接祖先的关键所在。(新华网呼和浩特)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