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古矿场遗址现曲江深山 “藏银坑”待破解


“藏银坑”位于大山深处的芦溪角,抬头往上望,雄浑壮观的悬崖峭壁之上有一块状若鲲鹏的巨石,当地人称之为“亚鹩大王”,是一处都市人群极少涉足的隐秘之处。
韶关市曲江区樟市镇几名群众日前在一处名叫“藏银坑”的深山施工时,无意中发现一批清朝康熙年间的摩崖石刻和一些刻在石头上的神秘图案,现场还出土了一些陶罐和瓷器等物品。记者前天随当地文物保护工作者赶到了现场,发现竟然是一个没有任何文字记载的神秘的古代矿场,山中散落的大小古矿洞足有数十处之多。而祖辈居住在附近的群众称,当地古代盛产白银,这些神秘的图案极有可能是古代矿民们留下的藏宝图,多年前曾经有“寻宝人”在此挖获一整罐白银。
棋轴交错:如同“藏宝图”待破解
记者在“藏银坑”看见,现场已被挖掘机挖出一块平地,发现的摩崖石刻仍保留在原地。石刻除“康熙”两个字较为清晰外,后面的字迹已风化严重,无法辨认。
在该摩崖石刻前方,人们又发现了一块约1.5米高的大石,大石深埋于泥土之下的一面竟然有两幅神秘的图案,仿似棋轴又如一种线路图,那交错复杂的走线似乎暗藏着什么符号,透露出一种神秘的信息。而在离石刻相距约15米的地方,施工人员又挖出了一个陶罐,里面装着一个5.5公斤重的橢圆形麻石。随之出土的还有一些精致的瓷器,其中一个碗上标有“大明成化元年”的字样,考古人员推断应为公元1465年制作。另一个青釉碗直径8.7厘米,高4.8厘米,外面的有些釉已褪色,而碗内却形成漂亮的冰纹,亦应是明代的用品。
初步推测:为颇具规模的冶炼场
经初步推测,这里极有可能是古代一个颇具规模的冶炼场,现场还遗留着许多炼矿产生的废渣。这些废渣比较细小,表面棱角比较圆滑,材质又较轻,与炼铁、铜等金属留下的矿渣大相径庭。
当地传说这一带明清时期曾是炼银的场所,但究竟是官采还是民采?翻遍清代的《曲江县志》均无在芦溪开矿的记录。按现场两位考古人员的初步推测,如此较大规模的冶炼场,在古代开采技术原始落后的情况下,应有数百人在此同时工作。但此地人迹罕至,远离民居,古代交通极为不便,当时这些人是怎样生活的?他们如此兴师动众、不惧辛劳,提取的又是何种贵重金属?他们又是用什么办法从矿石中炼出贵重的物质?这一切都是谜。
记者发现:数十古矿洞散落山间
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沿着怪石嶙峋的河床一路行走,发现附近山中散落着数十条大小和深度不等的古矿洞,可见当年开采规模之大。
考古人员从地形地貌及现场推测,附近应是当年矿工的生活区,而溪对面堆积着许多矿渣的地方,应该是冶炼场。探秘至此,被历史尘封数百年的一幅古代炼矿图逐渐清晰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有此传说
当地群众告诉记者,上个世纪80年代,韶关市始兴县某地村民十多人曾连续两年专程到曲江芦溪寻宝。
据说,这些村民的祖先是从芦溪迁往始兴的,他们的先辈曾告知,在芦溪的大山深处还藏有很多银锭,并画有真正的藏宝线路图。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终日出没于深山中的这些村民们终于挖到了一罐白银。但更多的白银埋在何处?至今仍是一个谜。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