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实木“三好生奖状”现身赵县 研究价值大

近日,文物工作者在赵县沙河店镇南南冯村杨聚谦家发现了一块清代牌匾和一块红色寿幛。

据了解,这些文物都是杨家祖上传下来的,珍藏至今。文物专家认为,该发现为研究清朝的科举文化、匾额文化以及当地的生活习俗、民风信仰等具有重要价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获得此牌匾的人品学兼优 供图/赵志勇

牌匾相当于“三好生奖状”在杨聚谦家发现的实木牌匾,长1.4米、宽0.7米。由于年代久远,牌匾上的漆皮已经脱落。牌匾正中的四个行书大字“声宏紫阁”清晰可见。

在牌匾两侧写有:“钦赐联捷进士国子监学正董日榴为太学生杨元佐立”,“嘉庆十二年岁次丁卯季冬月榖旦”的字样,均为行体。

“从残留下来的颜色看,这块匾是蓝底,中间四个大字为金色,两旁的小字是用红漆刷上的,当时应该是一块相当漂亮的匾额。”83岁的退休教师谷连湘说。

谷连湘分析说:“从匾额上的文字可知,这是嘉庆十二年,国子监的学正董日榴为他的学生杨元佐赠送的匾额。从字面上分析,杨元佐应该是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正为太学生送匾额,相当于如今的老师给三好学生发奖状。”

寿幛讲述“陶渊明式人物”

两件文物的持有者杨聚谦说,他是杨元佐的后人,因无家谱记载,他也说不清楚自己是杨元佐的几世后人了。

他说:“这些文物都是祖上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从我记事起,文物一直由奶奶保管,从来就秘不示人。一次,奶奶晾晒寿幛时,我才知道家里藏着祖上的遗物。”

该寿幛,面料为大红色锦缎,长2.9米,宽1.5米。文字用金粉书写,楷书直下计20行,全文479个字,为嘉庆二十五年庚辰榜进士翟升撰写。

从寿幛所记载的文字来看,它主要介绍了杨元佐作为赵州的名门望族,其幼时刻苦勤学,声名誉满校园;成年以后,他不追求功名利禄,效仿陶渊明以田园生活为乐。他品行端正、善待亲人、信于朋友,以大德贤良著称。

石家庄市文物局副局长张献中对这两件文物进行了分析鉴定。

张献中分析说:“这些文物保存了这么长时间,在石家庄市也是不多见的。它们的发现对于研究清朝年间科举文化和匾额文化以及当地的生活习俗、民风信仰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