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龄童带回一古朴瓷碗 大人追踪发现清代“碗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昨日,北碚东阳镇,工作人员正在挖掘倒扣在古墓上的瓷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昨天,北碚区东阳街道,考古人员正在发掘碗墓。

一个9岁的孩童在郊外玩耍时,带回一个造型古朴的青花瓷碗,引起了大人的注意。在孩童的引领下,一座迄今为止,重庆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碗墓浮出了水面。

“古董”店鉴定:一文不值

10月8日,崔先生到北碚东阳村的亲戚家串门,看到他家有一个青花瓷碗很漂亮,就拿在手里把玩,连夸“好看”。旁边9岁的表侄见了说:“这算什么呀?我那有的是!你想要就等会儿。”说完扭头就跑出去了。崔先生等了20多分钟也不见表侄回来,就出去寻找。半路上遇到了表侄,他正在一边走,一边在踢一个东西。仔细一瞧,是一个缺了一个角的青花瓷碗。崔先生问是哪来的?表侄把他带到一个小土坡跟前,手一指。崔先生一看,坡底有一个小洞,洞里竟是两排摆得整整齐齐的青花瓷碗。再往里面的看不清了。

“文物!”一个念头立即在崔先生的脑海里浮现。崔先生小心翼翼地取下几个碗,拿到镇上的古董店鉴定,头两家说一文不值,第三家说顶多值20元。崔先生不甘心,将它们带到北碚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见后,立即让崔先生带他们去实地查看。到了现场,凭着多年的考古经验,工作人员初步认定,是一座碗墓。他们立即向重庆市文物局进行了汇报。

撬开棺木只有一堆黄土

10月10日上午,在市考古所的主持下,考古挖掘正式开始。经过2天的挖掘,一座长4.5米、宽2.66米的碗椁墓出现在众人面前。10多平方米的古墓上,整齐地垒着15层清一色的青花瓷碗,约有2000多只,将棺木覆盖成平顶金字塔状。昨天下午6点,棺木上方及周边的碗都已清理完毕。工作人员将棺木撬开,却发现里面除了堆黄土,什么也没有。

工作人员解释说,这在考古过程中很常见。由于年代久远,雨水和着泥土会从棺木的缝隙中渗透到棺材里,白骨也可能分解。由于天色将晚,工作人员决定第二天进行棺木内的清理发掘工作。

专家:能保存下来的碗不到1成

市考古所专家徐克诚说,碗是清代民窑烧制的,因此这座墓应该建于清代,但具体是哪个年间还有待考证。每个碗本身经济价值不大,但这个墓的发现对研究当地的民风,以及特殊的丧葬习俗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徐老师说,这是目前重庆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碗墓。尤其是造型相当独特,较以往发现的碗墓更为壮观大气。修墓人用糯米浆和三合灰作“水泥”,将碗粘合在一起,十分牢固。徐老师说,想掰下一个完整的碗来很难。“这批碗里最后能完整保存下来的估计不到10%。”徐老师说。据介绍,碗墓起源于明朝初年的湖广地区,明末清初传入四川及重庆地区。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