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现古代女尸 肉身未朽关节能动肤色如初


正在紧张施工的九江市濂溪大道工地,10月2日晚掘土机作业时挖出一座古墓,墓中女尸肉身未朽,穿戴完整。第一时间在场的当地村民描述说,刚出土时,尸首肤色如初,关节尚能活动;秋月清辉之下,恍若好梦不醒的旧朝村妇。
第二天上午记者闻讯赶到现场,见到一座五六米高的土坡被掘去一半,古墓的白灰空洞悬在土坡切面的半腰处,棺木散落在土方旁。泥地上有一大摊水渍,有人提醒道,别踩着,那是从棺材里流出来的水。女尸已被人用废旧的红地毯裹卷着,停放在不远处的平地上,旁边还有一张潮湿的旧篾席。后来获知席子原先垫于尸首下,是从棺木中取出的。仔细一打量,篾席上长时间压出的人形痕迹清晰可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不时有人上前,欲掀开地毯一睹新奇,好在两个民警一旁维持秩序,好事者才不敢妄动。
古尸出土的地方叫贺家垅,属九江市庐山区新桥村6组。新桥村的“新桥”实乃建于北宋时的华封桥,历经千年风雨,至今仍存。此桥为古代“大庾岭道”的通衢要津,贺家垅就与华封桥相距不远。给媒体报料的村民陈浔认为,这里远倚匡庐,近亲濂溪,是块风生水起之地。他替女尸出现作出的诠释虽过于想当然,不过确实道出了贺家垅山转水转路也转的特点。
九江市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到场,使沉睡的女尸再次露出真容:皂衣罗裙,高髻小脚;花白的头发和稀疏的牙齿,显示出其年岁不低。经数十小时空气接触,尸首呈黑褐色干缩状;与夜间村民所见,已是面目全非了。
根据衣着发式、墓制棺质等,考古人员作出了初步解读,女尸为一介平民,生活年代大约在明清时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平民服饰变化式微,时代特征不是很明显,又未见墓志和其它随葬物出土,所以很难断定绝对的纪年。但墓中唯一的冥器——一只民窑“扣棺碗”的残片和女尸头上做工一般的木质发簪,印证了女尸的平民身份。藉此推断,女尸并非当初下葬时采取了某种防腐措施,只是出于偶然因素而未腐朽,这大概与地形地貌和墓穴白灰的密封程度有关。由于此类古尸出土较多见,没有多大考古价值,考古人员建议村民就近深埋处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