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云阳十里“山寨版长城”到底为何而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云阳蔈草镇缙城山头长达十余里长的古石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当地人拍下的照片

云阳蔈草镇缙城山头,就有一道十余里长的古石墙。

然而,这游走山脊的古石墙身世,却是一个谜。它因何修这不仅难倒当地人,也让前往勘测的专家们感到扑朔迷离。

蔈草古石墙

绵延数山头十余里

“山寨版长城?!”随着“山寨”一词近年风靡网络,云阳县蔈草乡沉寂数十年、乡民口中的古石墙便有了这个新名称。

到底古石墙是哪副尊荣?前几天,在蔈草村村支书穆伦新的带领,记者一行遂登上缙城山,亲眼目睹古石墙的容颜。

古石墙位于蔈草场镇东侧,海拔1400多米,从山脚到山顶,有六七里路程。因一路上荆棘密布,再加上乱石林立,爬上山顶需2个小时左右。山顶由数个相似峰峦组成,峰峦由西向东延伸。山的四面均是悬崖峭壁,东西各有双峰,南北群山簇拥。

爬到半山腰时,记者就隐约看到了部分掩映在树木中的石墙。到达山顶的那一刹那,大家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顺着山脊,一道十余里长的石头围墙绵延在数个山头,跌宕起伏,颇有气势。极目四望,古石墙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山顶之上。

这道围墙宽约2米,因年代久远部分石墙垮塌,现存的高度在3米至7米之间,全部由条石或石块垒成,大的石头约有近千斤重。而这些巨石如何运送到山上至今仍是个谜。

更让人称奇的是,在古石墙的首尾和中间部分,分别有三处“堡垒”状的石墙,高约5米左右,宽约1.2米。穆伦新称,当地村民分别称这三道石墙为前寨门、中寨门和后寨门。在中间的城墙附近有一块残破的石碑。碑面斑驳,通过模糊的字迹,依稀可以看到“固城寨”字样。

问及山上的古石墙,蔈草乡的村民们均称知道,有的还去看过多次。但对于其年代和来龙去脉,却鲜有人知,就连村里的很多年长者也说不知道,只告诉记者,“从我记事的时候就有了”。

鲜有记载

古石墙亟须保护

蔈草乡乡长黄星运介绍,关于古长城的身世和用途,至今都没有定论。乡政府也没有关于古石墙的文字记载和考证,只听附近的村民们谈起过对古石墙的猜测。

云阳县文联主席王万田多次前往考察了古石墙,并拍下了很多的照片。但他对于为何沿着山脊围成一座山寨也备感迷惑。

蔈草乡以前的老书记、78岁的陈茂源介绍,因为其高祖陈崇修曾于清朝年间在该山寨当过私塾教师。当年,地主曾锡光一家居住在此。山寨分别有三道寨门,依次叫缙城寨(即前寨)、天城寨(即中寨)和固城寨(即后寨)。听祖辈说,以前固城寨旁的石碑介绍,该寨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缙城寨建于清朝咸丰年间。至于地势最险要的天城寨,大家都不知道。

于是,很多村民称此山寨为“曾家寨”。但是否该山寨和古石墙为曾锡光所建,大家就不得而知了。因为也有村民称天城寨建于明朝,山寨属于明朝的古军寨。

“古石墙现在被破坏得很严重,需要保护。”王万田说,尤其在解放初期,很多当地村民拆毁古石墙,将石头滚下山去,用于建筑房屋或修路,以至于有些地段的石墙变得斑驳陆离。

古石墙身世三大版本

说法

当地富豪人家圈地而建

“应该是以前富豪人家圈地喂牛养羊的养殖场吧。”村民黄大新有自己的见解。黄大新说,古石墙其实就是一道石头围墙。据他多次观察,古石墙附近灌木丛生,尤其适合养殖,“把山头用石墙圈起来,就可以让牛羊等自由放牧”。

村里的年轻人又有他们的观点。如20多岁的王奇峰则认为古石墙围成的山寨,就是一个天然的疗养会所,“肯定是有钱人修的一座‘避暑山庄’,天热时,就上山避避暑”。

说法

地主乡绅为武装修筑

蔈草乡乡长黄星运通过多方收集材料认为,目前关于“古长城“身世最可靠的说法,就是当地的实力派家族,为抵御土匪攻城抢地、保卫家族妇孺以及财产所修建的防御工事。

黄乡长介绍,蔈草乡曾是一个重要的驿站,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要塞,经济文化都很繁荣,老百姓也比较富裕。所以,当地出现了大量的“棒老二”(即土匪),他们平时躲藏在山林当中,夜幕降临就下山来抢劫财物,而富甲一方的地主乡绅们,就成了抢劫的重要目标。

为了控制匪患,当地政府出台了“五乡联防”的政策——把蔈草乡及周边的龙角乡、宝坪乡等其它四个乡的地主联合起来,利用民间的力量来对抗“棒老二”。当时,蔈草乡的地主曾锡光便是“五乡联防”的乡长。

于是,曾锡光在缙城山上修建了用于防御的城墙,还修筑了驻扎家兵的寨子。“当时地主在寨子上面都修有哨篷,每晚有人站岗放哨,一旦发现有土匪入侵就马上吹号通知乡民注意防范。”

说法

抵御太平天国余部所建

当地文物工作者老黄认为,该“古石墙“虽然看起来就是一道石墙,但其仍具有军事防御工程应有的功能,如堡垒关口等。古石墙沿着险峻的山脊所建,地势险要利于防守。同时,古石墙绵延山头十余里,规模不小,再加上城墙的巨石等,不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还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一般的乡绅应该还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根据寨门旁石碑显示的年份,再加上古石墙的地理位置和规模来看,老黄推测古石墙有可能是抵御太平天国残余部队。

小贴士

蔈草乡位于海拔1200米的岐耀山尾端,幅员面积100平方公里,2.4万人。该乡山多水少,山大坡陡,多为喀嘶特地貌,水源奇缺。距云阳县城有50公里,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路况不错,市民可以自驾游前往,或在云阳县银海车站坐大巴前往。

在前往蔈草古石墙途中,大家还可以欣赏到蔈草数百亩风景秀丽的茶园。当地的歧阳关、蔈草堰塞湖都是不错的旅游景点,值得一游。

同时,当地的“歧阳秀芽”茶叶也很出名,曾有诗云:“铫煎黄蕊色,碗转曲成花,夜邀陪明月,晨前对朝霞”。该茶叶色泽翠绿光润,汤色清澈明亮,入口甘甜爽口,适合当礼品送人。

当地的特色小吃蔈草牛肉干,也是不得不尝的一道美食,该牛肉干由肉质鲜嫩的牛肉制成,口感细腻,浓香持久;另外,体现川东农耕文化积淀的民俗工艺品、樟檀茶枕等均可作为馈赠亲友之佳品。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