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化石的发现
南方古猿是早期人类,大约生活在距今500万年至150万年之间。最初生活在非洲(大约300多万年前),南方古猿的头骨要比人类的短,其脑容量也要比人类的小,但脑结构已与人类相近。他们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并使用天然工具。研究南方古猿,对于探索人类的起源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方古猿化石最早发现于1924年,地点是在南非金伯利以北,那是一个幼年古猿的头骨。后来,在南非马卡潘山洞、唐恩等地和东非奥莫、奥杜威等地也有发现。这些化石主要是头骨、下颌骨、髋骨、牙齿、四肢骨等。南方古猿的牙齿、头颅、髋骨等和人相近,和猿类有显著的差别,可能已会使用工具和直立行走。
最早的南方古猿,其出现年代少于400万~300万年,这个物种脑容量很小,雄性明显远比雌性为大,被称为"露西"的年轻雌性南方古猿骸骨于1974年在依索比亚出土,由于骨骼较为完整,使人能确立古猿的行走形式:以足直立,步履蹒跚,科学家从肩胛骨及臂骨分析发现:南方古猿仍保持灵长类远祖的攀援的特征。之后发现非洲南方古猿,据推测:身高为145厘米,雄性平均体重为65千克,雌性35千克 ,脑容量为现代人的三分之一。
南方古猿至少有粗壮型和纤细型两种。粗壮型体重平均在40公斤以上,脑量大于500毫升,身材较高。纤细型身材高约1.2到1.3米左右,脑量平均不到450毫升,体重约在25公斤左右。
一般认为,粗壮型是南方古猿发展中已经绝灭的旁支,而纤细型则是人类的祖先。粗壮型是蔬食者;纤细型是杂食者,肉类在食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在美国的原始丛林中,人们曾经碰到过可怕的“野人”。他们身上长着长长的毛,头上有一缕尖尖的发梢,身材高大,可以像人那样站立、行走和迅跑。埋伏在丛林深处的摄像机曾经拍摄到一个“野人”洗手、取食的情景。一些学者认为,这些“野人”是南方古猿粗壮型的幸存者。
粗壮南方古猿
已有臼齿的产生,它们开始以硬质及多且纤维的植物为食。它们已经有明显的社会关系,能制造及使用简单工具,最早的石器出现于250万年前,工具亦有明显的分化,如砍伐器、刮削器和多边器,此外,还在古猿遗址中发现兽骨与角器等。在屏障东部成功进化的大量粗壮型南方古猿最终不敌天然的灾害:300万年前突然爆发的火山把南方古猿葬身在东非大裂谷的火场中,这是人类进代历史上一场大浩劫。 鲍氏南方古猿为称东非人,被认为是粗壮南方古猿的地理变异种。
纤细型南方古猿
最接近人属(Homo)的古猿,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采集植物的块茎和野果为食,它们可能还会拾取死兽分吃尸肉,为了保障足够的食物来源,开始出现了狩猎,草原中的羚羊、野鹿及毛驴成为了猎杀的对象,同时为了防止大型肉食动物的侵袭,它们会有守望相助的义务,它们经过一系列的自然适应,成功演变向人的发展方向 。距今350万~150万年前,这种南方古猿以双足行走的稳健演化,使它们成功地晋身为人类的原形。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