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王”龙云岳父母墓遭破损 具“王陵”气势

黑龙潭公园后山有一座偌大的民国时期陵墓,墓主人是李光炳夫妇,也就是昔日“云南王”龙云的岳父母。随着时间推移,这座墓变得荒寂、破败,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昨日,盘龙区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将这一颇具“王陵”气势的墓葬再次带入人们的视野,并列为文物挂牌保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雄伟的墓前“享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坟墓前的牌坊。资料图片 (杨东明 摄)

墓葬具有一种“王陵”气势

从黑龙潭龙泉观上山,经过一段缓坡,幽静的小路旁,首先出现的是一个高达20米左右的石砌墙,正中有一个圆形拱门,拱门顶的石匾上赫然刻着“正气长存”4个大字。进入拱门,四壁也同样是石砌墙,正面墙的左下角被人为砸坏了几块石头。这个圆形拱门就是李光炳夫妇的“享堂”,与一般坟墓将青石板当“享堂”相比,这个宏伟的“享堂”建筑揭示了墓主生前的显赫身份。

循着“享堂”侧面的山路,就可以到达坟墓的第二个雄伟建筑——石雕门牌坊。4个厚实的石基座立起石柱,中间两个基座的前后墩上分别有两个石狮和两个石象,基座侧面分别雕刻了麒麟等象征吉祥的动物。门牌坊被石柱分成了两道侧面小门和中间正门,正门外侧的石基上是前脚直立后脚端坐的石狮,石狮头微微偏向门内,而内侧石基上的两头石象呈四肢跪地状,就连耳朵都成了多边的花叶形,看上去给人一种谦恭的印象。如果说石狮具有传统中国雄伟特色的话,那么石象则颇有几分西方色彩。

穿过石牌坊就到了整个墓地的核心,也就是李光炳夫妇的墓。从牌坊进去,四处杂草丛生,两排石阶上去就是并列的堡形坟墓。从外观上看,两个墓的大小一致,都是用石砖修成的圆堡形。右边的一座坟前已没有了墓碑,只有被损坏的一截截断弃的石碑、石栏。左边的坟前墓碑也被砸断了,残存下半部分。碑文上写有“先生諱光炳之墓”,因此,判断这座坟是李光炳的,旁边则是其妻的坟。

“从总体上,李光炳夫妇墓整个就是由‘享堂’、石坊和墓这3部分组成。无论是哪一部分都有西化的感觉,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墓葬。虽然墓葬修建于民国时期,时间并不久远,但由于墓主人的特殊身份和墓地的建筑特色、规模,使得这一墓葬具有了一定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盘龙区文物管理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的墓葬在昆明甚至云南也不多见,具有一种“王陵”的气势。

龙云带头打破彝汉不通婚习俗

盘龙区考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相关记载,龙云领头打破了彝汉不婚的习俗,娶宾川县中医汉族李光炳之女李培莲为妻,与滇西李姓汉族搭上了姻亲关系。李培莲去世后,龙云又娶了汉族顾品珍的侄女顾映秋为妻。因此,在残存的这块李光炳墓碑上‘总指挥子婿龙云敬’的记录也证实了墓主李光炳正是龙云的岳父,这座墓也正是龙云为其所修。”

黑龙潭公园的一名老工程师曾经向文管部门透露了一条重要信息,“现在龙泉观的木制山门就是当时立在李光炳妻子墓前的一块贞节牌坊。部分脱落的红漆下面,确实看到了有刻在上面的文字,遗憾的是这一整块的木头已经被分成了一块块长木板。针对这一线索,盘龙区相关部门将采取行动,恢复木板的原貌,考证是否真是来源于李光炳妻子墓前的贞节牌坊。”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