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家春秋:考古父女接力发掘文物同迎辉煌


家庭介绍
佟柱臣:1920年出生,1939年开始从事考古工作,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第一室(新石器时代)副主任。著有《中国边疆民族物质文化史》《中国新石器研究》等多部著作。
佟伟华:佟柱臣之女。1946年出生,原国家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长期进行山西垣曲商城文物保护及抢救发掘工作,著有《垣曲商城》《垣曲盆地聚落考古研究》等。2006年,佟伟华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文物保护先进个人。
阳光从窗外照进来,89岁的佟柱臣老人微微眯起眼睛,头略抬起,语速慢,语调却激昂。老人讲述那些记忆中的考古旧事时,坐在一旁的女儿佟伟华不时予以补充。父亲曾走过的考古路,女儿仍在继续。
跨越大半个世纪的考古历程,父亲曾走遍万里山河的双腿如今蹒跚难行,女儿的黑亮青丝已染上白霜。时光见证了两代人对考古难以割舍的执著和热爱。
60年来,我国考古行业从最初的摸索尝试,到建立了完备的考古学体系,考古手段、法律法规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完善。对于考古人来说,历史永远在最深处的远方等待被发现。
去留抉择
1949年,解放后的北平。
时年29岁的佟柱臣面临两个选择:留在北京,或者回沈阳。回沈阳,他可以继续在沈阳博物院任副研究员;留在北京,意味着要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从头开始,包括生活和事业。
1948年下半年,东北解放在即,国民党开始把沈阳博物院的文物运往北平,佟柱臣和数名同事作为护送人员跟着文物到了北平。没过多久,北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佟柱臣等人将这批国民党没来得及运走的文物又送回沈阳。
回沈阳前,时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处处长的裴文中先生向佟柱臣发出邀请:“来北京吧,来这里你会有更好的发展!”佟柱臣很心动,但他脑子里还是有些斗争。他生于东北,长于东北,凭着兴趣通过自学,走上了考古这条道路,并进入沈阳博物院任副研究员。6年自学期间,佟柱臣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遗址,以及后来有名的夏家店遗址,在东北考古界已小有成就。更重要的是,沈阳方面也力邀他回去。
回沈阳,还是留在北京?一番思索之后,佟柱臣决定选择后者。“我觉得留在北京,学术视野会更加开阔,能做出更大的事。”1949年,经裴文中先生介绍,佟柱臣进入北京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陈列部工作,后进入考古部,先后任陈列部及考古部副主任。
和佟柱臣同来北京的还有妻子、4岁的大儿子和2岁的女儿。1949年,佟柱臣的二儿子在北京出生了。佟柱臣当时不会想到,二十多年后,女儿和二儿子相继踏上考古这条路,女儿佟伟华更担起了他曾担过的职务:国博考古部副主任。
短暂春天
19座石棺墓、石斧、石刀、陶碗、陶石等共138件。
1950年,吉林西团山遗址发掘现场,裴文中先生带队的东北考古发掘团在西团山收获颇多。西团山遗址是距今三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文化遗址,是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锄耕的重要阶段。作为发掘团成员之一,发掘的细节佟柱臣现在已难以回忆。他记得由于技术条件不发达,这次考古挖掘清理、测量、记录几乎没有任何技术手段辅助,“那时考古队能有个老式照相机,就算条件很不错了。”
在后来撰写发掘报告时,佟柱臣提出了一个建议——将西团山墓葬文化遗存为代表的原始社会遗址的考古文化,命名为“西团山文化”。这个建议后被采纳。西团山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命名的考古学文化。
佟柱臣回忆说,建国后,周口店、殷墟两项已中断十多年的考古发掘重新开始,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系设置考古专业……“当时各地的考古发掘工作开展得很热烈。吉林西团山遗址发掘只是其中之一。”
1961年,佟柱臣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开始致力于中国新石器的研究工作。对于个人研究来说,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课题需要将全国的各遗址发掘出土的新石器资料全部收集,同时需要对重要的遗址进行现场考察。当时,由于生活条件、技术设备所限,在野外考察期间,佟柱臣经常步行,翻山越岭,一走就是大半天。“那时考古经费也有限,我的经费大约是一年1000多元,作为个人来说,已经非常高了。”
佟柱臣常年奔波于全国各地考察、收集标本资料,一走就是几个月,“家里的事都是我母亲一个人料理,很辛苦。”佟柱臣的女儿佟伟华说,但父亲一回家,就会给几个孩子讲他的考古经历,“他经常对我们说,以后你们考大学,也去学考古。”那时佟伟华的心中,对考古充满了简单的向往,“我觉得考古能去很多地方,比在办公室工作应该有意思得多。”
佟伟华开玩笑地说,父亲当年的教育是有目的的,“他是想自己能有个接班人。”佟柱臣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4个孩子考大学时,除了大儿子因不喜欢文科,最终学了数学外,佟伟华和二弟都听从父亲的意见,报考了考古专业。最小的弟弟读历史系,“也是父亲让他报的,后来他对这个不感兴趣,又去学了法律,现在是律师。”
父业女承
1970年,大学毕业的佟伟华被分配到河北邯郸国棉二厂劳动锻炼,在前纺车间当了一名挡车工。女工经常要上夜班,十分辛苦,“看见线头断了,得赶紧接上。每天那么来回地走,线头似乎永远也接不完。一天8小时工作,相当于走70多里路。”一年半后,佟伟华被调到邯郸一所中学教书,生活相对轻松、安定下来。不久她结了婚,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
这期间,佟伟华数次写信给省级考古部门,希望能专业对口,调入文物单位,但一直未能被批准。“有一段时间我特别苦闷,也想着放弃,想就这么过一辈子算了。”她写信把情况告诉父亲。“他给我写来一封信,让我一定不能放弃考古,说我既然学了这个专业,就不能荒废。”在信中,佟柱臣让女儿直接去找河北省文物部门说明自己的情况,并托熟人帮忙。
此后三四年,每到寒暑假,佟伟华就多了一件事:去河北省文物机构,不厌其烦地找人,说自己的情况。到了1976年,“省里的人说,你也别来了,我们跟邯郸市文物部门打个招呼,你直接去那吧。”于是,佟伟华如愿以偿,进入邯郸文物部门,开始从事考古工作。
真正的转机来自1979年。该年4月,中国考古学会成立,这被称为中国考古事业走向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继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国家恢复了研究生考试制度。佟伟华第一时间报考,并顺利考上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研究生。
同迎辉煌
1987年,山西垣曲商城遗址发掘现场。
清晨,国家博物馆田野考古队的考古人员就开始忙碌。那一天对他们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考古队将首次利用直升机,在空中为垣曲商城遗址拍摄全景影像图。
飞机盘旋着在天空飞过一圈又一圈,佟伟华的心情也激动起伏难以平静。“我们等这次拍摄等了两年。”佟伟华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场景仍像是在昨天。当时飞机很难租到,飞机起飞的手续审批、与气象部门的沟通等也非常艰难。
佟伟华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国博考古部工作,后担任考古部副主任,从1983年开始,她一直在山西从事垣曲东关、垣曲商城遗址的发掘保护工作。“那会儿我们考古队一年的经费才3万,租飞机拍摄就花了3000多元。”佟伟华说,那会儿考古队很少用到飞机,“但航空拍摄对于了解遗址的全貌、获得一手宏观资料,是有非常大的优势的。”
但到1991年,考古队再次航空拍摄时,用上了热气球,比起飞机,热气球飞行的高度更低,能更细致地拍摄到遗址的情况。到2004年,“我们用轻型航空摄影飞机拍摄了城址全貌,又用当时最先进的测绘仪器——全站仪,绘制了极其精确的城址大比例实测图。”当时全站仪极其珍贵,但是现在,“全站仪已经成了每个考古队的必备仪器。”
佟伟华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考古工作的重视,考古工作也发生了很大变化。80年代考古队一年经费是3万-5万,90年代增加到10万-15万,2000年以后已经有几十万了。除了技术更新快,各种硬件设备也更加完善,到本世纪初,每个考古队配了汽车,还有了专业照相机、摄像机等。“这些变化我在80年代初时几乎想都不敢想。”
女儿忙碌的时候,父亲没有闲着。佟柱臣忙着整理近20年间通过实地调查得到的全国各地新石器的资料,并付诸文字。1995年,220万字的《中国新石器研究》出版了。是年佟柱臣已75岁。
考古学界对《中国新石器研究》的评价是,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石器综合研究的第一部专著,明确地指出了中国新石器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家庭付出
2009年6月,佟柱臣家。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为佟柱臣带来一份特殊的礼物:“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物”荣誉证书。这一年,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21名终生致力于中国文博事业、成绩卓著、德高望重的同志“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物”荣誉称号,由于部分专家年事已高,国家文物局专门将荣誉证书送到了各位老专家的家中。
得知单霁翔局长的来意时,89岁的佟柱臣很激动,他颤巍巍地接过证书说:“国家给我们这么好的条件,我们不能吃闲饭啊!”
女儿佟伟华也有自己的体会,她在山西呆了20多年,每年春秋两季主持野外考古发掘,一年中至少有5个月是在野外考古,每天要在野外工作一整天,有时是天寒地冻,雪花飞舞,有时是风吹日晒,大雨倾盆。
“对一个女同志来说,考古是非常辛苦的。”佟伟华说,但这些苦还是次要的,“没法操持家庭、照顾孩子,才是心里最觉得苦的。”她和当年的父亲一样,对家庭感到一种深深的歉疚。她说,父亲对母亲始终心存感激,在多个考古著作的序言中都会提上一笔“感谢我的爱人”。
2007年,佟伟华退休了,退休后她被返聘到国家博物馆田野考古部,继续承担垣曲商城发掘报告的编写工作。原国博考古部主任信立祥是佟伟华的多年同学兼同事和友人。极其熟悉佟家人的信立祥这样说道:一个考古人,最需要的是个人牺牲,是能耐得住寂寞和艰苦,“这种精神,可以说在佟伟华和佟老先生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