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又称生物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生物演化、遗传学、人类适应与变异、灵长目学、型态学的机制,以及人类演化的化石记录。

体质人类学发展自十九世纪,早于华莱士与达尔文的天择理论以及孟德尔的遗传学研究。体质人类学这个名称来自它的资料是体质的(化石,特别是人类骨骼)。随着达尔文理论与现代综合理论的兴起,人类学家取得了新型态的资料,有些人开始自称为“生物人类学家”。

体质人类学的某些早期分支,例如人体测量学的早期研究,已受到批评。例如头骨指数的数据以往经常被用以推论行为特质。

研究范围

体质人类学主要从生物演化角度,研究人类体质差异与种族概念、灵长目与人类的演化关联、人类物种的起源与扩散过程。因此,体质人类学包括了许多次学科,包括人类遗传学、灵长目学、分子人类学、骨生物学、古人类学等等。体质人类学家经常与考古学家通力合作,在学科分工上,体质人类学家偏重人类及相关动物的化石与现生物种研究,考古学家偏重于器物与遗址研究。

近年来,由于小说及同名电视系列剧《寻骨线索》(Bones)甚为风行,体质人类学的DNA研究与法医方面的应用,受到大众关注。另一方面,在非洲、亚洲、欧洲等地不断发掘出许多远古人类化石,这使得人类演化过程的图像更趋完整,然而学者对于化石及DNA证据的诠释或有差异,也因此产生许多论辩。大抵上体质人类学家对于接纳新物证并修改旧有概念都抱持着相当开放的态度,因为每件新发现都必须经过严谨的发掘与实验室研究,况且远古人类的化石都是历经长年辛勤工作再加上好运,才得以重见天日。

早期体质人类学研究偏重人种之间的体质差异,如肤色、发型、头型和体质,这不免因联结到种族歧视概念而受到质疑。近年来对于现生人种的研究,偏向生物化学方面,如血型与镰状红血球症以及天花的关联,以及人类基因图谱的建立。并从Y染色体与粒腺体DNA的研究,追溯人类的演化迁徙路线。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