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家:“南海一号”最珍贵的是航海日记(1)

一段尘封的历史,一艘宋代沉船。“南海一号”古沉船打捞五月份见诸于各大报纸,在大家都关注沉船上“宝藏”的时候,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庆柱称,船上最珍贵的“宝藏”应是航海日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刘庆柱谈“南海一号”沉船考古TOM科技:南海一号将如何打捞?

刘庆柱:我们现在是打捞不仅仅是一艘古沉船,而是一个历史,打捞过去被遗失被忘记的历史,目的不一样,手段不一样。

整艘船葬在海底,上面覆盖了各种泥土,沉船周围有些地方也许还有一些凝结物,比如碳酸钙,打捞“南海一号”时要连同它周围的泥土和这些凝结物一起打捞出来。如果没有那些泥沙,可能“南海一号”就不可能保护如此完整。在打捞过程中,尽量用到各种手段做到百分之百的保护它,因为从海里打捞出来,环境在变,但是我们会努力让它变得最小,尽量维持原来的微环境。如果不这样做,很难想象后果会是什么样,也许一打捞上来,沉船也许回立刻解体。

打捞的第一步定位。先用遥感技术,探测到沉船的具体位置。确定位置之后,还要了解周围泥沙情况,到底是全部被泥沙包住了,还是局部被包住了.

第二步就是如何打捞,我们专门制造了一个巨型钢制箱。箱子是六面体的,但是有一面,必须是空的,要不然你怎么套进去。但是留哪一面呢?是横着套还是竖着套?后来觉得从上往下装是最佳的方案,然后用一条条钢条,从船的底部上穿过去,和巨型钢制箱连在一起。

第三部就是如何将“南海一号”吊出海底,为此,我们也专门建造了一艘打捞船,它可以起重4000吨的物体。目前我们还正在为“南海一号”修建一个“水晶宫”,着个水晶宫里装满了海水,尽可能还原沉船在海底周围的微环境,主要是让文物得一更好的保护。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