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永川发现清代崖居 7套房600平米有跃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昨日,永川来苏镇石牛寺村,记者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进到崖居中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连接跃层的楼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40米高峭壁上的崖居

在目前进行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永川区文管所在该区来苏镇发现了分布在40余米高峭壁上的崖居群,共有7套居室,总面积超过600平方米。其中4套居室内有石床,灶台,储藏室,及刻在墙上的石碑。据碑文显示,该崖居群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是主人为了躲避当时的战乱而建。其中有3个崖居因地势险要,无人进去过,至今都不知道里面藏有什么秘密。据了解,该崖居群是目前重庆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崖居群。

崖居分布在40米高悬崖

该崖居群位于永川来苏镇石牛寺村。昨天,记者沿着盘旋的山路来到海拔500米高的石牛寺村。记者从山底望去,映入眼帘的是陡峭的悬崖,悬崖下面长满了野草,悬崖40米高的地方错落有致地分布着7个崖居,有的崖居还完整保存着圆拱石门和石窗。据介绍,永川区文管所为了方便记录,分别为7个崖居编了号,目前,2、3、4号居室可以到达。随后记者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抓住悬崖上的野草向上爬了40分钟,才到崖居下。

“咚咚”的水声,不时从崖居方向传来。在3、4号崖居外,山上的清水流下来,经过崖居的大门,形成了两道水帘。远远望去就像两个水帘洞。记者看到3号居室内有个大坑,里面积满了水,中间有石梯,石梯的旁边有一个小灶。2,3号居室是通过一个人工斜洞连通,犹如现代居室的跃层。隧道上还有数十个小洞,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些是炮眼,当时是通过放炮,一点一点才将隧道打通的。2号居室内有两块2平方米的石碑,上面一块碑上写着:“唐氏历代租考妣位”。下面一块碑上也刻有一些文字,但因年代久远,已无法看清。

崖壁刻字记载崖居历史

在4号居室的墙壁上刻有一段文字,部分文字已模糊,记者看到上面写着:“大清光绪戊戌之秋,境内打扰,人心惶惶,所以谋之片寻即难……”据永川文物管理所副研究馆员王昌文介绍,上面大致的意思是,1898年秋天,因外面打扰,人心惶惶,唐氏家族便携带家人隐居于此。其中13丈长、1丈宽的4号崖居,总共花费了500串钱。旁边是他姐姐所居住的地方。碑文还称,崖居及里面的财产都归其子孙所有,在此居住的人不得带外人到此居住,房屋不能用于买卖,只供子孙居住。

王昌文还介绍,根据屋内目前所保存的东西来看,3号居室应该是厨房,厨房下面有个储藏室,因上面一层楼板被破坏,就形成了一个大坑。2号居室有唐氏的相关碑文,应该是祭祀的场所。

崖居建造至今是谜

据该村蒋姓村民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有好奇胆大者曾专门做了楼梯爬上1号居室,据说有150平方米左右,里面还有石床,也说可能是藏金银珠宝的地方。5、6、7号崖居因地势比1号崖居地势还险要,至今无人进去过。

蒋还告诉记者,以前他听老人讲,1、2、3、4号居室是唐氏家族居住的地方,5、6、7号居室是蒋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关于他们有怎样的背景,当年是怎么在40米高的地方凿的洞,在悬崖上怎么进出崖居的,至今都还是一个谜。蒋还介绍,当时能在40米高的悬崖上凿出这些崖居,当地的村民都觉得很神奇,称这些崖居为“神洞”。

王昌文还介绍,根据崖居的工程量来看,崖居群内的总面积超过了600平方米。当时开凿这些崖居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唐氏和蒋氏家族应该是当时的大户人家。当时他们为了避乱,可能用的是木制的旋梯,人上去后就将旋梯收起来,防止强盗爬上来。

永川文物管理处的李所长介绍,他们将为崖居群申报区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将制作旋梯进入5、6、7号居室,探索里面的秘密。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