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孜克里克千佛洞
伯孜克里克千佛洞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东北的火焰山木头沟中。这些石窟最早的开凿于公元5世纪,最晚的到14世纪,历经1千年的建造史。现存洞窟83个,尚存壁画的40多个,保存壁画面积1200多平方米,是新疆古代留存下来的著名佛教遗迹之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窟高低错落地分布在火焰山断崖的山腰,窟群倚崖垒砌,有的利用崖壁凿成,有的洞窟凿好以后在其前部又用士坯砌筑。其中,既有供僧侣坐禅修行的“毗河罗窟”,也有供信徒礼拜的“支提窟”,纪念高僧的“隐窟”,及供僧侣住宿的“僧房”。石窟周围岗峦起伏,通体赭红,窟群高踞峭壁之上,脚下静静地流淌着河水。是一处僧侣们远离尘世,修身养性的理想场所。
伯孜克里克石窟的鼎盛时期是10至11世纪,当时高昌回鹘王国的统治者由尊奉摩尼教皈依了佛教,把原来的石窟扩建成王室寺院,并新开洞窟,虔心供养。宽敞宏大的窟室,辉煌斑斓的壁画和塑像,大多是这一时期的。自15世纪当地改奉伊斯兰教后,佛教寺院遭到严重破坏,塑像被全部推倒,壁画人物被铲去眼睛。本世纪初以来又屡遭列强洗劫,仅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在1907年就挖取壁画100多箱,德国人勒考克从这里割剥去的壁画整整填满了柏林博物馆的一个房间......虽然如此,伯孜克里克千佛洞仍不失为一座文化艺术宝窟,劫余的佛座华丽精致,残余的壁画颜色鲜艳,内容丰富。
保存至今的主要是唐代及高昌回鹘时期的壁画。早期壁画多被后期重绘的壁画所覆盖而难窥全貌。壁画内容主要是描绘释迦牟尼无数世前供养诸佛的誓愿图和佛传故事。佛窟形式主要是长方形纵券顶大窟,窟顶多画千佛,洞窟两侧壁绘画佛传。身披红色袈裟的立佛,踏在盛开的莲花上,形象慈祥而庄严。立佛周围簇拥着天部、菩萨、比丘、婆罗门、国王等人物,饰绘了道具和城郭、庙宇、塔寺等,显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在维修石窟时,在坍塌的洞窟和废墟中发现了上千件回鹘文、西夏文、汉文、梵文、波罗米文、栗特文残经及世俗文书,塑像肢体碎块、壁画残片、珍贵雕版印刷物和木质斗拱等文物,为深入研究伯孜克里克千佛洞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